西师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小数的性质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页例题1,第54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验证、归纳等活动,探索出小数的性质。

2.结合具体情境或者实例来理解小数的性质。

3.在感知小数的性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

一本故事书的价格是51角,小方、小雨和你们一样都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也学习了小数,于是他们用小数给这本故事书写了定价,小方写的是5.1元,小雨写的是5.10元。

2.提出问题。

5.1元和5.10元有什么不同呢? 他们俩写得对吗? 为什么?

预设:5.1元和5.10元都是对的,5.1元与5.10元都表示51角,即5.1=5.10元。

图书的价格是51角,我们可以写成5.1元,也可以在5.1的末尾添上1个“0”写成5.10元。

[点评:在生活实例中,学生亲身感受了51角的两种不同写法,这为后面小数的性质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1,理解小数的性质。

(1)猜想0.3是否等于0.30

0.3这个小数的末尾添上10后是0.30,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0.30.30是否相等?

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验证,你可以用举例的方式来进行验证,例如运用画图、添写计量单位等方法进行尝试。让我们一起动手试一试吧!

(2)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通过验证你们发现0.30.30相等吗? (相等)那谁来说一说你是如何验证的?

预设1:因为0.3=(3)

            0.30=(30)=(3)

       所以0.3元等于0.30元,那么0.3就等于0.30

老师:这位同学在0.30.30的后面添上了人民币的计量单位进行验证,发现0.3元和0.30元都等于3角,所以他得出结论0.3就等于0.30。赞同他的看法的同学把掌声送给他。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方法。

预设2:因为0.3m=(3)dm

            0.30m=(30)cm=(3)dm

       所以0.3m 等于0.30m,那么0.3就等于0.30

老师:你和刚才那位同学的方法差不多,也是添上计量单位,不过你添上的是长度单位“m”,通过换算,可以看出0.3m0.30m都是等于3dm的,也得出0.3=0.30的结论。哪些同学和他的方法相同? 还有不是用添计量单位的方法进行验证的吗?

预设3:在方格图中用阴影分别表示0.30.30

老师:瞧,你不仅会动脑,还动手画了图来验证,从方格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用来表示0.3的方格和用来表示0.30的方格大小相同,也得出了0.3=0.30的结论。

预设4:从它们的计数单位入手,0.3里面有3个0.1,0.30里面有30个0.01,0.1里面有10个0.01,3个0.1就等于30个0.01,因此0.3等于0.30。

老师:这位同学可真不简单,他的突破口在0.30.30的计数单位上,他的发言,让我们明白了从这两个小数的计数单位上看,它们分别都有300.01,因此我们可以说0.3就等于0.30 

(3)得出结论。

刚才我们用了添加计量单位、画图、转化计数单位等多种方法进行验证,都发现了0.30.30相等。

(4)“议一议”:如果在0.3的末尾添上两个“0”或者3个“0”得到0.3000.3000,这两个小数与0.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5)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小数的性质。

观察黑板上的板书:0.30.300.3000.3000

4个小数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起来? (=)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一样大的。)

板书:0.3=0.30=0.300=0.3000

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的“0”有什么变化? 从右往左看,小数末尾的“0”有什么变化? 小数末尾的“0”与小数的大小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从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也不变。

(6)看书自学小数的性质。

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你们已经发现了小数的性质,请打开教科书第53页,仔细看例1,请把书中关于小数的性质这段话勾画起来并读一读。

2.教学“试一试”。

我们刚才通过猜想、验证,知道了小数的性质,下面我们就运用小数的性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大家有信心把小数的性质运用好吗? 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1)学生独立判断。

(2)说一说为什么小数中有的“0”是不能去掉的,突出只有小数末尾的“0”才能去掉。

[点评:在新课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先猜想,再亲手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最后从观察、归纳、总结的方式,对小数的性质进行了充分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经历小数的性质这个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三、练习应用

同学们刚才很好地运用了小数的性质,那关于小数的性质你是否真的非常了解了呢?

1.课堂活动第2题。

议一议:“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句话对吗? 举例说明。

(1)同桌议一议,并举例说明。

(2)学生举例:如在2.3的小数点后面添“0”,就是2.032.003等,小数的大小就变了。所以不能在小数点后面添“0”,只能是小数的末尾添“0”。

(3)小结:举例验证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通过这些例子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2.补充练习:判断。

(1)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2)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

(3)0.050去掉“0”之后,大小不变。( )

(4)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学生判断后,进行辨析,说明对、错的原因。

3.练习十四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选其中两个数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连线。

4.练习十四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为什么不能去掉小数中的“0”。

[点评:用举例验证的方法辨析具体实例中哪些“0”可以去掉,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小数性质的内涵———突出小数“末尾”,加深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即可以去掉的是“小数末尾的0”而不是“小数点后面的0”。]

四、反思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去手机阅读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