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页整理与复习第1题,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多种方式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学会用知识树的方式整理知识。 2.通过梳理,构建起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加深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整理与复习三角形的名称、意义和分类等知识,能进行运用。 【教学重点】 经历整理的过程,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及其分类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学习完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为了能更深入地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就需要对这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自主整理 1.本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呢? 学生独立回忆或思考。 接下来就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整理时可以结合教科书回忆所学知识,然后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整理在作业本上。 2.全班汇报交流整理后的结果,学生评议。 汇报时关注:一是不同的整理方式,二是创新的地方。 3. 如果学生交流时有用知识树整理的方式,应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介绍;如果没有,则介绍教科书第44页的内容。 介绍方法:先画出树干,写上三角形,这是本单元的主题;再画出3组树枝,这组树枝表示三角形按角分类的结果(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组树枝表示三角形按边分类的结果(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这组树枝表示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与边的关系)。 4.通过对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不足? (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为了弥补同学们在学习中的不足,也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们可以对每个部分的知识进行单项复习。今天我们就重点复习三角形的认识及分类。 [点评: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整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关注不同的整理方式和创新点并予以肯定,让学生明确整理知识的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师的引导下画出知识树,并介绍各部分的由来,让学生学会用知识树的方式进行整理。] 三、合作复习 1.复习三角形的认识。 (1)我们已经学过了三角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画好后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三角形。 (2)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请学生指一指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角、顶点、边)三角形的意义是什么? (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3)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 (三角形顶点到对边上的垂线段是三角形的高。)它和底是什么关系? (它和底互相垂直。) 小结:通过以上复习,我们再次巩固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三角形的意义、底和高等相关知识。下面我们接着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2.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1)出示教科书第44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按角分类,怎样快速判断出一个三角形究竟是什么三角形呢?(看最大角是什么角。) 三角形分类时有两种标准,它们分别是什么? (按角分类,按边分类)分类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的知识树上指出这两种分类的结果。) (2)再次观察第44页第1题,哪些是等腰三角形?哪些是等边三角形? 小结:通过我们的复习再次厘清了三角形按角分类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而且在判断时看三角形内的最大角;按边分类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点评:整理只是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脉络,而复习则是要深入到每个知识点的内部去厘清。本环节从三角形的认识与分类两方面去厘清每个知识点,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知识点间的衔接。] 四、巩固应用 1.练习十二第1题。 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按角分为3类,你能利用这个知识来数一数图中三角形的个数吗?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老师用课件演示数的过程与方法。 2.练习十二第3题。 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 3.补充练习。 (1)由3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 (2)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 (3)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4)直角三角形只有1个直角。( ) 4.猜三角形游戏。 信封中藏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不能确定? [点评:对三角形的认识与分类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不断强化知识的落实与方法的形成。] 五、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整理与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