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三位数的加法  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竖式计算。

2.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三位数加法的算理。

2.探索掌握三位数加法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开火车”。

40 + 20=         70 + 100=   

200 + 400 =

300 + 800=     30 + 60=

1000 + 300 =  400 + 50=   

400 + 400=   700 + 200=

80 + 20=      700-200= 

70 20 =

2)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加法。(板书课题:不连续进位加。)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情境引人,提出问题

教师:快到儿童节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礼物,快来看看!

课件出示:两大盒钢笔,每个盒子上写着“钢笔”“100支”等字样。

课件再出示:个小盒钢笔,盒子上写着“钢笔”10支”字样。

教师:你们知道老师一共准备了多少支钢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件出示:两大盒铅笔,每个盒子上清楚地写着“铅笔”“100支”

等字样。

课件再出示:个小盒铅笔,盒子上写着“铅笔”10支”字样。

教师:你们知道老师一共准备了多少支铅笔吗?

教师:谁能根据屏幕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两种笔一共有多少支?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又如何列式?

2)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学生练习本上列式,抽生板演:

20 + 260=

教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结果吗?

3)交流,汇报算法。(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学生1200 + 200 = 400,

20 + 60 = 80,400 + 80 = 480

学生2220 + 200 = 420,

420 +60 = 480

学生3200 + 260= 460,

460 + 20 = 480

学生4:用计数器拨珠子的方法算。(学生黑板前边演示边口述计算过程:在百位和十位上分别拨2颗珠子是220,再在百位上拨2颗、十位上拨6颗,得到百位上4颗,十位上8颗,也就是480。)

学生5: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学生板演竖式计算过程,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归纳并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以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的题。

2.教学例21),课件出示下表。

丰收小学学生人数表

教师:表中的“合计”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

学生:433 + 418=

2)学生尝试计算。

教师:你能算出433 + 418得多少吗?想办法试一试。算完的同学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也会用计数器算,提示学生个位38等于11十位上加拨一颗珠子。

3)学生集体汇报,交流算法。(学生说,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用竖式计算。

教师:个位上3+8满十怎么办?十位上该怎么算?

教师板书竖式,边板书边引导学生说出算理。

4)议一议:在加法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满10向十位进1算十位时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

3.练习

完成第38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择性地展示学生作业,引导互评。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数学问题,产生计算的需要。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感悟、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在肯定多种算法的同时,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加法,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总结笔算方法,自主构建新知识。]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教师:小朋友通过动脑筋,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真能干!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颗“智慧星”,想要吗?只要答对里面的题,“智慧星”就属于你。

完成第39页课堂活动:第13题。

学生独立做,再集体订正,给做对或说对了的同学发“智慧星”,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形式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为得到“智慧星”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在玩中巩固了知识,还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

四、畅谈收获,反思总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师:笔算三位数加法,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去手机阅读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