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

教参精要

《天窗》教参精要

课文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30 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时间虽已较远,但内容通俗,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刻。

课文叙述的是一个小孩子借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表达了他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的强烈愿望。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全文结构清楚,充满童真童趣,可以说,小小的天窗是那么神奇,它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全文分三个部分。12 段,写天窗的来历。36 段,写小小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78 段,写从天窗的神奇悟出的深刻人生哲理。

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本文,要注意通过情景创设来增加学生的感悟,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同时借助语言训练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教师可抓住文章的难点:为什么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在解决难点时,教师先让学生充分质疑,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孩子看到什么,想象到什么”的句子,再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启发,帮助解疑。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天窗”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的认识由抽象变为具体,使难点化难为易。特别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建议本课教学用1 课时。

 

去手机阅读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