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积累与运用(四)》教学设计二
“温故知新”:对偶,即用字数相等及对称的语句,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内容,以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从形式上看,对偶句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从内容上看,对偶句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洞中才数月,世上己千年。”“洞”对“世”名词“中”对“上”方位词“才”对“己”副词),“数月”对“千年”(数量短语)。
“语海拾贝”:第一句的意思是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第二句意思是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来没有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互动平台”:“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想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
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都是由事物引发的,都是作者思考活动的结果,通过联想和想象不仅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还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阅读时的感受,积极参与互动。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让他们想说,敢说。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正确、流利、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受到尊师重教的教育。本次口语交际也可以分为两组进行讨论。
“习作百花园”:本次作文的范围很广,写人、记事、写景均可,但不管写什么,都要写得清楚具体,文从字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自主阅读园地”: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诗的二、三、四节,从“外在表现、内在思想、生活目的”三个方面写出了个人与人民不同的关系。
诗的五、六、七节,从“形象、名声、结局”三个方面写出了不同的人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教学设计参考】
一、温故知新
1.自由读句子。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齐读,你发现些什么?
4.教师结合句子讲解对偶句的特点。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水”对“大渡桥”(名词),“拍”对“横”(动词),“云崖”对“铁索”(名词),“暖”对“寒”(形容词)。
5.诵读四个诗句。
二、语海拾贝
1.自由读句子。
2.指名读,注意字音。
3.指名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相机加以补充。)
4.交流学生搜集的名人名言,并把它记录下来。
5.齐读书上的和搜集到的名人名言。
三、互动平台
1.自由读这段对话,想一想:这段对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同桌分角色朗读,并交流讨论对联想和想象有什么感受。
3.指名全班交流对联想和想象的认识。
4.教师总结:联想和想象,都是由事物引发的,都是作者思考活动的结果,所不同的是: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如:由“指挥棒的舞动”联想到“巨浪”和“浪花”。想象,虽然也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但设想(假想)出来的内容比较丰富,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而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却又合情合理的。如:由“乐声”想象到“冲出闸门的洪水”。
四、口语交际
1.创设情景,弓I出话题。(教师介绍口语交际的内容。)
2.自己思考:你对密契纳处理这件事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3.小组讨论:对密契纳的行为的看法,并找出充分的理由作好发言。
4.全班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持肯定意见的一组,持否定意见的一组,另请五位同学对辩论双方的理由、言行、态度、倾听等进行评价。要求辩论者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有条有理,体态大方;倾听者认真听,认真思考。评议者要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辩论双方,肯定别人优点,提出需要提高的地方。
5.交流:如果你是密契纳,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说说自己的理由。
6.教师小结:同学们,尊重长辈是一种美德,在此,我欣赏密契纳对一位普通小学老师的尊重与怀念,更欣赏同学们出色的表现。正如同学们刚才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一样,这就是一种尊重。如果我们每个人时时学会尊重,那我们的集体、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五、习作百花园
1.说:①同桌相互说自己欣赏到的人、事或景。②讨论并相互补充。③指名交流欣赏到的人、事或景。有条理有重点地说出值得自己欣赏的地方。(教师相机指点。)
2.写:通过全班交流和教师指点,取长补短,把最值得自己欣赏的人、事或景有序地记叙下来,在字里行间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改:①小组内改:在小组内自己读自己的文章,同学评议,自己修改。②小伙伴交叉改: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改的时候,作好文中修改、旁批、总评。③自己改:根据学习伙伴的修改,再读,感悟,然后重写。④教师改:教师把学生重写的作文进行修改。
4.赏:教师选出中上文章各几篇进行全班评议鉴赏。
六、自主阅读园地
1.提出要求:《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细读这首诗:①勾出自己难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②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有所体会、有所收获,把体会或悟出的道理批注在诗句的旁边。
2.学生自读感悟。师巡视,给有困难的学生以指点。
3.指名全班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
4.指导学生朗读。
5.小结: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两种不同的人的思想、表现及结局,赞扬了鲁迅为多数人能更好地活而甘愿当牛马的崇高精神。
生活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处处都是学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看起来很平常的现象,很普通的事物,却往往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一场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的暴风雨过后,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华美的景色,让我们认识到人不能由于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某个方面,而忽视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再常见不过的丝瓜,却又是那么神奇,仿佛既有思想,又有行动;那长在空谷里的兰花,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让我们看到了它不失自己本性的崇高品格;就连那小小的天窗,也会让我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来。
本单元以“生活中的启示”为专题进行编排,由三篇精读课文《暴风雨的启示》、《神奇的丝瓜》、《访兰》以及一篇略读课文《天窗》组成,每篇课文都写出了一种生活中的启示,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所选的四篇课文,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课文大多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生活,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
除课文外,教材还在“积累与运用”里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内容。“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能对生活中大家关心或感兴趣的一件事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习作百花园”是一篇想象作文,根据语文书的封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生动描写自己所见到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设计
《积累与运用(四)》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积累名言佳句,了解对偶句的特点。
2.通过互动平台,了解联想与想象的作用。
3.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并能将欣赏的对象真实地写下来。
【教学重点】
积累名言佳句,了解联想与想象的作用,提高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能将欣赏的对象具体地叙述出来。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一些感兴趣的对联。
2.搜集抒发爱国豪情的名人名言。
3.站在“欣赏”的角度观察身边的人、事或景物。课时安排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回忆《七律•长征》中的对偶句。
2.出示“温故知新”里其他三个对偶句,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句子,相机正音。
4.再读四个对偶句,想想这几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5.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概括出对偶句的特点。
(1)字数相等。
(2)结构形式相同。如:“金沙水”对“大渡桥”(名词),“拍”对“横”(动词),“云崖”对“铁索”(名词),“暖”对“寒”(形容词)。
(3)内容相关或相反。(教师补充对偶内容相反的例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诵读四个诗句。
7.试举出自己了解的其他对偶句。若学生举例有难度,教师可适当补充。
二、语海拾贝
1.自由读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几句名人名言的理解。
第一句的意思是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第二句意思是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来没有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4.指名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相机加以补充。)
5.齐读这三条名人名言。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名言。抽背,齐背。
7.自主交流学生搜集的抒发爱国豪情的名人名言,并把它记录下来。
三、互动平台
1.学了《黄河大合唱》这篇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乐•96•
曲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2.虽然我们没有亲临现场聆听乐曲,为什么我们仍能感受到乐曲的磅礴气势呢?
3.学生结合自己前面的学习,联系课文中具体的句子自由交流联想和想象在文中的妙用。
教师相机作相应的点拨和指导。若学生交流有困难,可先让学生读一读“交流平台”中两个同学的对话,得到启发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4.教师总结:联想和想象,都是由事物引发的,都是作者思考活动的结果,不同的是: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如:由“指挥棒的舞动”联想到“巨浪”和“浪花”。想象,虽然也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但设想(假想)出来的内容比较丰富,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而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却又合情合理的。如:由“乐声”想象到“冲出闸门的洪水”。
四、口语交际
1.教师讲述密契纳的故事,引出话题。
2.你对密契纳处理这件事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提出“说、听、评”的要求。说:态度大方,声音洪亮,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听:眼睛注视发言者,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发言,向别人提出建议时态度要中肯。
3.组内交流自己对密契纳处理这件事情的行为的看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小组长组织开展“说”和“听”的评比。
4.全班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持肯定意见的一组,持否定意见的一组,另请五位同学对辩论双方的理由、言行、态度、倾听等进行评价。要求辩论者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有条有理,体态大方;倾听者认真听,认真思考。评议者要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辩论双方,肯定别人优点,提出需要提高的地方。
5.交流:如果你是密契纳,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说说自己的理由。
6.教师小结:同学们,尊重长辈是一种美德,在此,我欣赏密契纳对一位普通小学老师的尊重与怀念,更欣赏同学们出色的表现。正如同学们刚才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一样,这就是一种尊重。如果我们每个人时时学会尊重,那我们的集体、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五、习作百花园
1.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欣赏人世间的美德,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欣赏别人,可以让我们找到榜样;欣赏自己,可以使我们对生活充满自信……在生活中,你最欣赏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和大家交流你所欣赏的对象,让我们共同分享你的快乐。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板书:欣赏的人,欣赏的事,欣赏的物(事物、景物)。
2.进一步交流你欣赏的理由(值得自己欣赏的地方),尽量说得具体清楚。
3.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①范围广:写人、记事、写景、状物都可以。②要叙述清楚,表达出真情实感。
4.学生练习习作。
5.评议修改:①教师选取一名同学的文章由全班评议,修改。相机提出修改方法。②自己改:反复读自己的文章,看看结构是否合理,句子是否通顺。③同桌互改:同桌互读文章,标出写得好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内容是否叙述得具体,是否表达出了真情实感。)④自己再改:根据同桌的修改,再读,感悟,誊写。
6.教师选出不同类的优秀作文供全班进行评议欣赏。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在“温故知新”里提到过一句意思相对的对偶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大家还记得吗?你知道这个句子是哪个人的真实写照吗?请同学们自主读一读“自主阅读园地”中《有的人》这首诗。
2.细读这首诗:①勾画出自己难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②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有所体会、有所收获,把体会或悟出的道理批注在诗句的旁边。
3.学生自读感悟。师巡视,给有困难的学生以指点。
4.指名全班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
5.指导学生朗读。
6.小结: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两种不同的人的思想、表现及结局,赞扬了鲁迅为多数人能更好地活而甘愿当牛马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