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战友间的深情厚谊,学习他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或剪辑电影《上甘岭》片断,一个苹果。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题目质疑,导入新课
1.师出示一个苹果: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苹果)苹果是很平常的一种水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普通的水果有关,师板书课文题目“一个苹果”。
2.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呢?(师出示苹果并提到苹果的平常、普通,就和课文中那个特定环境下的苹果形成对比,为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读完课文,你解决了自己心中的哪些小问号?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和人物。
时间:黄昏
地点:防炮洞
环境: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连续战斗几天没有喝过一口水。
人物:“连长”、“火线运输员”、 “步话机员小李”、“通讯员小蓝”、“司号员”、“卫生员”、“小胡”、“小张”共八人。
弄清这些问题,了解事情发生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士们的高尚品质。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了课文后,你是否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呢?筛选学生提出的问题。抓出主要问题:为什么战士们都不吃这个苹果?为什么这么多人还吃不完一个苹果?
2.难道战士们不需要这个苹果吗?不!他们都渴极了。小组学习:合作读课文、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战士们渴极了?找出描写战士们口渴的句子在小组内说一说。连长渴:“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火线运输员渴:“通往后方的1500米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步话机员小李渴:“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伤员小蓝渴:“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战士们干渴的程度,帮助学生体会志愿军战士“让苹果”的高尚精神。
3.既然每个战士都有理由吃掉这个苹果,同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十分需要吃掉这个苹果,那为什么他们还要推让呢?再读课文,讨论:每个战士在拿到苹果时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师:战士们想的和做的有什么共同点?(战士们心里想的都是战友比自己更需要这个苹果,因此他们做的同一件事就是把苹果递给别人。)师:这时,他们传递的就仅仅是这一个苹果吗?在他们中间还传递着什么?(战士们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宁愿自己干渴,也一定要把苹果让给别人吃。因此,他们传递的不仅是一个苹果,而是一种情谊,一种关心别人胜于自己的精神。)
4.在这种情况下,连长又采取了什么办法?结果怎样?齐读第12、13段。
5.抽生扮演战士,表演吃苹果的情境,谈谈自己这时想到的是什么。分组讨论:为什么转了一圈还剩大半个?(因为每个人都想着自己少吃一点,希望战友多吃一点。表现了战友们互相关心的情谊。)两个“为什么”的答案不言而喻,同学们会深深体会到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互相关心的精神境界。
6.此情此景,战士们的心情又怎样呢?自由读第14段,体会战士们的心情。(战士们激动得流泪了。这泪是幸福的泪,是因为生活在战友的关怀中而感到幸福;这泪也是骄傲的泪,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在困难时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品质高尚的战友而感到骄傲。)
四、总结全文,深化感情
1.战士们这种为别人着想,关心别人胜于自己的精神也让我们感动,带着这种感动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再读一读。
五、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1.把你了解到的关于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互助互爱的故事。
教学设计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二
一、实物展示 谈话引入
1. 师展示实物—一个香气诱人的苹果。看到这个苹果你想到些什么?
2. 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算不上什么,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们眼中,它是多么的珍贵。那战士们是怎样对待这一个苹果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31课《一个苹果》。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勾画不认识的生字,自主学习生字。
2. 教师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的生字认读情况。
3.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 一个苹果在战士们手中传递了几次,却还剩大半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们来细读课文。
2. 齐读1~3段,思考:这个苹果是在什么环境下得来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苹果来之不易?
3. 读4~11段。
(1)思考:每个人都处在什么环境下?他们需要什么?可又是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演一演当时让苹果的情景,体会战友间的情感和战士们的品质。
(3)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边感悟。
4. 读12~13段。
(1)体会吃苹果的情景,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扮演战士,表演吃苹果的情景,谈谈自己这时想到的是什么。
(3)说说:为什么这么多战士还吃不完一个苹果?
5.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后一个段,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对“我被这种战友间的关怀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的体会。
四、总结全文 深化感情
1. 学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 找出最让人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 作业练习
1. 你还了解哪些关于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2. 结合自己,谈谈生活中互助互爱的事情。
3.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附:板书设计
一个苹果
通过敌人炮火封锁 ——来之不易
几天没喝一口水
喉咙干得烟熏火燎
嘴唇干得裂口、发紫——人人急需
苹果转了个圈儿(都不肯吃)
一人一小口,还剩下大半个——互相关怀,先人后己战友情深,可歌可泣
教学设计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三
一、实物展示谈话引入
1. 师展示实物—一个香气诱人的苹果。看到这个苹果你想到些什么?
2. 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算不上什么,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们眼中,它是多么的珍贵。那战士们是怎样对待这一个苹果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31课《一个苹果》。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勾画不认识的生字,自主学习生字。
2. 教师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的生字认读情况。
3.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 一个苹果在战士们手中传递了几次,却还剩大半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们来细读课文。
2. 齐读1~3段,思考:这个苹果是在什么环境下得来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苹果来之不易?
3. 读4~11 段。
(1)思考:每个人都处在什么环境下?他们需要什么?可又是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演一演当时让苹果的情景,体会战友间的情感和战士们的品质。
(3)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边感悟。
4. 读12~13 段。
(1)体会吃苹果的情景,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扮演战士,表演吃苹果的情景,谈谈自己这时想到的是什么。
(3)说说:为什么这么多战士还吃不完一个苹果?
5.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后一个段,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对“我被这种战友间的关怀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的体会。
四、总结全文深化感情
1. 学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 找出最让人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1. 你还了解哪些关于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2. 结合自己,谈谈生活中互助互爱的事情。
3.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附:板书设计
一个苹果
通过敌人炮火封锁——来之不易
几天没喝一口水
喉咙干得烟熏火燎
嘴唇干得裂口、发紫——人人急需
苹果转了个圈儿(都不肯吃)
一人一小口,还剩下大半个——互相关怀,先人后己战友情深,可歌可泣
教参精要
《一个苹果》教参精要
这是一个香气诱人的苹果。这个苹果对于一群嘴唇干裂、嗓子嘶哑、好几天没喝一口水、有些还身负重伤的志愿军战士来说,是多么具有诱惑力!然而,这个在敌人炮火严密封锁下来之不易的苹果,在8 个喉咙干得烟熏火燎的战士手里转了一圈,却还剩下了大半个。课文《一个苹果》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上甘岭战役中的感人故事。正是这一个小小的苹果,支撑着战士们在坑道中坚守了14 天,最终歼敌数百名,守住了阵地;正是这小小的苹果,成为了上甘岭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因为这小小的苹果凝聚着战友间的深情厚谊。
文章脉络清晰,全文以“一个苹果”为线索展开情节。开头交代了一个苹果的来历,再写战士们传让苹果的情景,接着写战士们分吃苹果,最后写防炮洞里每个人被感动了。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战友间的真情与友爱,以及一心为他人着想、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和坚强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