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海滩上的雕塑》教学设计一
一、出示课题,引导释题
1. 看着题目读一读,你觉得要读出什么?读给同学听(读出高兴、惊喜)。
我们再发挥点创造性,读出不同的内容来,给课题加点字:“海滩上的雕塑是……”
2. 齐读课题,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课文中的“雕塑”指什么?海滩上的雕塑是谁建的?海滩上的雕塑是什么样子?(整理在黑板上。)
二、检查交流,初学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生字词要求读准。
2.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自己读也可以,找同伴读也行,把课文有滋有味地再读一读,思考提出的问题,同学间研读并做好旁批。
3. 检查学生质疑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研读学习
1. 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与前面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右边有旁批。)
2. 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看旁批。
(1) 你能把旁批中的问题弄懂吗?能把弄懂的答案照书上的样子旁批吗?需要文中的答案,可以用符号勾画。
(2) 学生分小组交流,注意问题的落实。
3. 检查自学情况(根据自学情况,学生想汇报什么,由学生自己选择)。
(1) 这些有趣的图案的作者是谁?引导朗读。
(2) 激发想象:海鸥会发表什么评论?(鼓励学生多角度回答。)
(3) 更大胆的构想是什么?(朗读。)你能设计出全新的雕塑吗?(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把学生设计出的雕塑以与前文对应的形式,补充在省略号处,抽生朗读后再集体读,读出感情。
(4) “收藏”一词妙在哪里?表达了什么感情?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这几个段。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学习运用
1. 学生再读课文。照着书上的样子学一学,你也能提出问题旁批在右边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并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自己解决,确有困难的老师点拨。
(如:海滩为什么是金色的?全新的雕塑是指什么?“苦心营造”、“顷刻间”等词用得真妙……)
2. 再读第二段:海滩上的图案一定不止这些,还有哪些图案呢?请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这个段的表达方式,说一说,然后再写下来。
五、积累拓展
1. 抄写喜欢的句子。
2. 阅读介绍大海的文章,了解海洋动植物的情况。
3. 再看课文最后的省略号,展开想象,续写一个结尾或童话故事。
附:板书设计

☆雕塑:雕刻和塑造,是造型艺术的一个部门。在金属、象牙、骨头或其他材料上刻出形象,称为雕刻。用泥土等可塑材料塑成人物形象,也指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称之为塑造。
教学设计
《海滩上的雕塑》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滩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3.了解批读的好处,养成边读边批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海滩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课文
1.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那海边金色的沙滩带给你什么乐趣呢?
2.生自由发言,畅谈感受。
3.播放课件:海滩景色配轻音乐。教师:或许有的同学没见过大海,更没有体验过海滩带给你的乐趣。那今天,就让我们伴着优雅的旋律,一起走向大海,去欣赏《海滩上的雕塑》。
二、自主朗读,读通课文
1.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掌握程度,并适时指导学生区分形近字。
3.抽生朗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自主体会
1.师:我们今天学的文章,旁边有批注,这叫批读文,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批读文的?(①边读边想。②借助旁批的内容学习课文。③在文章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或问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篇课文吧!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海滩上的雕塑师是谁。
3.抽生汇报:海滩上的雕塑师是谁?(板书:我们、小动物们)
4.学习1~3段。
(1) 师:海滩上这么多有趣的图案,它的作者到底是谁呢?(出示第2段旁的批注。)编者知道了,你知道吗?请你把这些图案的作者名字勾画出来吧!
(2) 面对海滩上这么多有趣的图案,你有自己的感受和疑问吗?(了解蛤蜊,争论“曲线”的作者是谁,并指导读出猜测的语气。)
(3) 同学们,从这些猜测中,你体会到什么呢?(图案多,图案的作者也多,让我们分不清,给我们带来快乐。)板书:乐趣
(4) 齐读第3段,根据旁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师:同学们,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把海鸥可能会发表的评论,批注在旁边的空白处吧!生自由批注。抽生读批注。师生共同交流。
5.学习4~10段。
(1) 齐读第4段及批注,思考:更大胆的构想是什么?
(2) 自由读5~10段,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我们”干得很起劲,很开心!)
(3)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如抽读、赛读、齐读等。)
(4) 说说第10段的省略符号省略了什么。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有创意的、有个性的设计批注在文章的空白处。生批读,然后交流。
6.学习11~14段。
(1) 师:当你们精心设计的雕塑被浪涛吞没时,心情如何?海边的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齐读11~14段。
(2) 读批注,体会“收藏”一词的精妙。(可用换词法体会。)
四、真诚对话,激情总结
同学们,学习了优美的课文,观赏了迷人的景色,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请批注在文章末尾吧!
生批读,然后交流。
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金色的沙滩,共同设计了全新的雕塑,我们徜徉其间,流连忘返,愿这美好的画面,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
附:板书设计
海滩上的雕塑
乐趣 我们
教学设计
《海滩上的雕塑》教学设计三
一、出示课题,引导释题
1. 看着题目读一读,你觉得要读出什么?读给同学听(读出髙兴、惊喜)。我们再发挥点创造性,读出不同的内容来,给课题加点字:“海滩上的雕塑是……”
2. 齐读课题,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课文中的“雕塑”指什么?海滩上的雕塑是谁建的?海滩上的雕塑是什么样子?(整理在黑板上。)
二、检查交流,初学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生字词要求读准。
2.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自己读也可以,找同伴读也行,把课文有滋有味地再读一读,思考提出的问题,同学间研读并做好旁批。
3. 检查学生质疑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研读学习
1. 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与前面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有旁批。)
2. 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看旁批。
(1)你能把旁批中的问题弄懂吗?能把弄懂的答案照书上的样子旁批吗?需要文中的答案,可以用符号勾画。
(2)学生分小组交流,注意问题的落实。
3. 检查自学情况(根据自学情况,学生想汇报什么,由学生自己选择)
(1)这些有趣的图案的作者是谁?引导朗读。
(2)激发想象:海鸥会发表什么评论?(鼓励学生多角度回答。)
(3)更大胆的构想是什么?(朗读。)你能设计出全新的雕塑吗?〈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把学生设计出的雕塑以与前文对应的形式,补充在省略号处,抽生朗读后再集体读,读出感情。
(4)“收藏”一词妙在哪里?表达了什么感情?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这几个段。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学习运用
1. 学生再读课文。照着书上的样子学一学,你也能提出问题旁批在右边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并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自己解决,确有困难的老师点拨。
(如:海滩为什么是金色的?全新的雕塑是指什么?“苦心营造”、“顷刻间”等词用得真妙……)
2. 再读第二段:海滩上的图案一定不止这些,还有哪些图案呢?请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这个段的表达方式,说一说,然后再写下来。
五、积累拓展
1. 抄写喜欢的句子。
2. 阅读介绍大海的文章,了解海洋动植物的情况。
3. 再看课文最后的省略号,展开想象,续写一个结尾或童话故事。
附: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海滩上的雕塑》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滩的有趣、美丽,激发学生创造的愿望。
3. 了解批读的好处,尝试用“批读法”读书,养成边读边批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配乐朗读〇〇,有条件的可制作潮落时的沙滩景观课件。
学生:上网或查阅其他资料,了解蛤蜊、海龟、螃蟹、海鸥等海生动物及潮落时的景象。
教材简析
浩瀚的大海、金色的海滩、美丽的沙雕,多么令人神往。《海滩上的雕塑》一文,通过对潮落时“我们”在金色的海滩上看到的有趣的雕塑和“我们”不满这些雕塑,大胆构想创造雕塑,以及涨潮后,海浪把“我们”的雕塑吞没,而“我们”并不懊丧,依然踩着浪花奔跑的描写,既表达了“我们”对大海的喜爱之情,又抒发了创造的欢乐。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主要写在海滩上,“我们”看到了退潮后留在海滩上的有趣图案。第二部分(4~10段),主要写“我们”不满意原有的海滩上的雕塑,重新构思创作了雕塑。第三部分(11〜14段),主要写浪涛吞没了“我们”营造的雕塑,但“我们”并不懊丧,因为是大海收藏了我们的雕塑。
本文以儿童的口吻,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条理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的创造精神和对大海的热爱和向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文中描写了哪些雕塑,在读中领悟海滩的有趣、美好,培养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敢于创造的精神。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教学设计
《海滩上的雕塑》解读与提示
第1段:交代了趣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2段:主要写了退潮后留在海滩上的有趣图案,以及看见海滩上的沙眼、曲线后所作的猜想。作者大胆想象,用疑问句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的猜测。这个段,可采用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根据这些沙眼、曲线,你想到这些图案的设计者会是谁?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朗读能力。朗读这个段,注意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猜测的语气。
旁批引导学生用联系上文的方法读懂内容。海滩上有趣图案的作者就是那些小动物们。
第3段:主要写海鸥在嘎嘎叫着。作者把海鸥嘎嘎叫当作在发表“评论”,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无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这又是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切人点(此处的旁批就是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可鼓励学生探究:海鸥会发表什么评论呢?对交流时思维角度新颖的要给予髙度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第4段:这是一个过渡段。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体会过渡段的作用以及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5〜10段:主要写“我们”在海滩上创作雕塑。采用自读——小组合作交流——生生、师生互动,体会总分结构的表达方法和“……”的作用。鼓励学生运用列举法思考可能还设计了哪些雕塑,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这部分内容写得很美,极富童心童趣,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去体会。
第6~10段:运用排比段式,写出“我们”在海滩创作雕塑时的快乐、激动。引导学生体会“挖”、“掘”、“堆”、“垒”这几个动词的生动、准确。反复诵读,体会排比句式的节奏感,鼓励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写句子。旁批引导学生学写排比句。
第11〜14段:主要写了涨潮时,“我们”创作的雕塑被浪涛吞没,“我们”并不懊丧,因为是大海收藏了我们的雕塑。引导学生放声朗读,想象在大海边踩浪花的快乐情景,体会那份美好的心情和童真,联系作者的想法,感受作者的欢乐和对大海的宽容和热爱。
讨论“收藏”一词为什么用得妙。妙在没用“卷走”“冲坏”等词语,可采用换词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要引导学生体会表达效果。“真好!我们那些美好的雕塑……”说明作者还沉浸在设计雕塑、创作雕塑的美好回忆中,同时,又为自己能设计出让大海收藏的雕塑而感到骄傲。
识字写字教学:本课的生字字形比较复杂,可采用“加一加”、“减一减”、“分一分”、“合一合”、“换一换”的方法记忆,同时,注意字的书写,把字写美观。
在教学批读文时,可以提醒学生在阅读时将自己的所想、所思及不明白的问题,旁批出来,久而久之就能提髙自己的阅读水平。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使用这种方法,逐步提髙阅读能力。
教参精要
《海滩上的雕塑》教参精要
浩瀚的大海、金色的海滩、美丽的沙雕,多么令人神往。《海滩上的雕塑》一文,通过对潮落时“我们”在金色的海滩上看到的有趣的雕塑和“我们”不满这些雕塑,大胆构想创造雕塑,以及涨潮后,海浪把“我们”的雕塑吞没,而“我们”并不懊丧,依然踩着浪花奔跑的描写,既表达了“我们”对大海的喜爱之情,又抒发了创造的欢乐。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主要写在海滩上,“我们”看到了退潮后留在海滩上的有趣图案。第二部分(4~10段),主要写“我们”不满意原有的海滩上的雕塑,重新构思创作了雕塑。第三部分(11~14段),主要写浪涛吞没了“我们”营造的雕塑,但‘“我们”并不懊丧,因为是大海收藏了我们的雕塑。
本文以儿童的口吻,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条理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的创造精神和对大海的热爱和向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文中描写了哪些雕塑,在读中领悟海滩的有趣、美好,培养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敢于创造的精神。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