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一
一、揭示课题
简介作者叶圣陶、银杏树(配画面、图片均可)。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勾画生字新词。
2. 自主识字,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3. 课文主要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你体会到作者对银杏树的一份什么感情?
三、检查初读效果
1. 指名分段读文。评议。
评议时,注意提醒大家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新词。
2. 整体感知: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银杏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品读课文,了解银杏树的特点及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1. 你最喜欢银杏树的哪一部分,就品读哪一部分。
2. 读时注意勾画、旁批,弄清喜欢的原因。
3. 小组交流、补充、评价。
4. 全班交流、补充、评价。
5.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汇报自己对内容的体会。
6. 点评:评出学得最好的,要求阐述理由。
7.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体会想象。
五、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再次熟读课文
六、总结全文
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七、指导背诵
八、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引导学生选择两个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2.搜集银杏树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活化石”的有关资料。
附:板书设计
三棵银杏树
干:直、屈曲古怪,像画上画的
空地、靠墙、临河 叶:折扇形、绿荫、黄蝴蝶 鹰停在秃枝上衬着天空的背景,
影子投到河里--------花:白里带点儿淡黄,可爱-----------正像一幅古画。
(生长空间美) 果:绿玉一般、清香 (由衷喜爱、赞美)
(自身形体美)
教学设计
《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能联系生活实际及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能运用本课新词说话。
2.认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并能自主积累词句。
教学重点
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将其制成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叶圣陶爷爷;收集银杏树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
1.读课文题目,说说自己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叶圣陶、银杏树的资料。
3.师再配以相关画面或图片加以介绍。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勾画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3.课文主要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你体会到作者对银杏树的一种什么感情?
三、检查初读效果
1.字词的检查。注意“投”、“没”、“设”3个形近字的区别,“裸”的易错点,“烫”、“鹰”的写法。小组交流,全班互动,注意提醒大家你认为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2.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银杏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品读课文,了解银杏树的特点及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1.你最喜欢银杏树的哪一部分,你就品读那一部分。
2.读时注意勾画、旁批,说说喜欢的原因。
3.小组交流、补充、评价。
4.全班交流,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汇报对内容的体会,其余同学注意补充。
建议重点评析以下词、句、段:
(1) 默读第1段,思考:你从词句中了解到什么?谈谈自己欣赏的语句以及欣赏的原因。
a这段描写了三棵银杏树的生长位置:屋后空地,临河靠墙处。(投影适时打出画面,让学生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b本段中第2~4句值得欣赏。体会这3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描写的内容,并想象画面的美丽。2、3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第4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这3个句子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什么地方和它们大致的样子,而且从后一个句子中,我们还可以想象空地中间的两棵树高矮相当,距离较近,连枝叶都搭在一起了。两面临水的空地,长着这样三棵银杏树,这是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呀!教学这一段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c美读本段,感悟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2) 自读第2段,思考后交流:从哪儿体会到银杏树是古树,且生长缓慢?“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体会父亲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读父亲说的话。
(3) 自由轻声读第3~7段,思考交流。
a这部分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银杏树的?具体描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
b银杏树干、叶、花、果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品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干:直、弯、古怪。叶:折扇形、绿荫、黄蝴蝶。花:白里带蓝黄、可爱。果:绿玉一般、清香。
c说说这三棵银杏树给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欢乐。
d品析“经过的船常常停泊……袅袅地升起来”和父亲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
e拓展: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除了文中所介绍的,还有许多,作者并未一一写出,请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在树荫下度过欢乐时光的例子。
f有感情地读读第3~7段,品味人们对银杏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点评:评出学得最好的,要求阐述理由。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体会感悟。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五、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再次熟读课文六、总结全文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2.除了银杏树外,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也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附:板书设计
2 三棵银杏树(带来欢乐)
生长空间美形态美干、叶、花、果(形、色、味)
意境美 鹰 停 秃枝 天空 背景 喜爱 赞美 情
教学设计
《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三
一、揭示课题
简介作者叶圣陶、银杏树(配画面、图片均可)。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勾画生字新词。
2. 自主识字,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3. 课文主要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你体会到作者对银杏树的一份什么感情?
三、检查初读效果
1. 指名分段读文。评议。
评议时,注意提醒大家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新词。
2. 整体感知: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银杏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品读课文,了解银杏树的特点及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1. 你最喜欢银杏树的哪一部分,就品读哪一部分。
2. 读时注意勾画、旁批,弄清喜欢的原因。
3. 小组交流、补充、评价。
4. 全班交流、补充、评价。
5.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汇报自己对内容的体会。
6. 点评:评出学得最好的,要求阐述理由。
7.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体会想象。
五、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再次熟读课文
六、总结全文
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七、指导背诵
八、作业
1. 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引导学生选择两个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2. 搜集银杏树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活化石”的有关资料。
附: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能联系生活实际、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认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段,并能自主积累词句。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将其制成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叶圣陶爷爷,搜集银杏树的相关资料。
教材简析
有着扇形的树叶、橙黄色的种皮、白色的内壳、美丽的身姿,它是谁呀?原来它就是叶圣陶爷爷热爱的银杏树。《三棵银杏树》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的作品。作者通过对家乡的三棵银杏树以及银杏树给“我们带来欢乐”的生动描写,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课文内容:文章开头交代了三棵银杏树生长的环境和概貌,接着介绍了银杏树生长缓慢的特点,然后按照冬、春、秋、冬的季节变化,具体描述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和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最后描写秋天里银杏树的黄叶飘落,冬天里的银杏树同样让“我们”感受到是一幅幽雅古朴的画。
文章虽短,作者却以朴实、流畅的语言写出了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银杏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以及以银杏树为主要景物的一幅幅简洁、优美、古朴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从而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教学设计
《三棵银杏树》解读与提示
第1段:讲银杏树生长的环境和概貌。学习这个段时,要注意品读二、三、四句,体会这三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描写的内容,并想象画面的美丽。二、三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第四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这三个句子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什么地方和它们大致的样子,而且从后一个句子中,我们还可以想象空地中间的两棵树高矮相当,距离较近,连枝叶都搭在一起了。两面临水的空地,长着这样三棵银杏树,这是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呀!教学这个段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并体会语言传达的画面美。
第2段:要求学生自读后能说出是从哪儿体会到银杏树是大树,生长缓慢。“有多大的年纪了,没有人知道”是说树的古老。“经过了30年的岁月,似乎还是这么髙这么大。”从“似乎”一词可以体会到银杏树生长缓慢,它的变化几乎觉察不出来。
第3~7段:这是全文的重点。这部分作者是按照冬、春、秋、冬的季节变化,具体描写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和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教学时,要给足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引导学生认认真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作者对银杏树的情感。
如“干”的特点是:主干都很直,支干也是直的多,偶然有几支“屈曲得很古怪”,但从“像画上画的”,可以体会到在作者眼里那“屈曲得很古怪”的支干也是美的。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出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4段: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除了可在绿荫下赛跑、唱歌、演戏、吸烟等外,还有很多,作者并未一一写出,留有想象的空间。教学时,可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些在树荫下度过欢乐时光的例子。
那棵沿河生长的银杏树树荫下,小船停泊,摇船的悠闲地吸一管烟,或者煮一锅饭,一缕缕烟袅袅地升起来了。此情此景给人美感,也体现出作者对家乡人、事的思念之情,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摇船的”是的字短语,指摇船的人。如我们常说“开车的”、“教书的”等。
第5段:父亲的话,第一句以反问的语气肯定了银杏树有花,同时也点明了花与果的关系。第二句指出银杏树开花的时间,并让“我”留心看,启发“我”观察事物要留心。教学时,要通过交流,明白父亲话的意思,并从“很可爱”中体会出“我”喜欢这些小花。
第7段:讲秋天和冬天的银杏树。注意要求学生将理解和想象相结合,感悟两种不同的景象,可动手画一画,描绘其美丽,领悟作者的情感。在多种形式朗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偶然”在此处是“偶尔”的意思。
识字写字教学:本课的生字要注意指导书写;“裸”的“”’不要写成了“丰”。
课后第1题:随课文学习进行,注意不要拘泥于书中的答案,还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些例子
课后第2题:除认真读写外,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多选词语造句。用两个词语造一个句子,可以训练学生的联想力。
课后第3题:旨在积累。注意指导抄写方法,认真读一句,抄一句,以保证速度与正确率。背诵注意指导方法,并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
选做题:鼓励学生多搜集资料,掌握搜集资料的多种方法,如査阅参考书、上网、向他人请教等,并养成相互交流的习惯。
教参精要
《三棵银杏树》教参精要
有着扇形的树叶、橙黄色的种皮、白色的内壳、美丽的身姿,它是谁呀?原来它就是叶圣陶爷爷热爱的银杏树。《三棵银杏树》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的作品。作者通过对家乡的三棵银杏树以及银杏树给“我们带来欢乐”的生动描写,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课文内容:文章开头交代了三棵银杏树生长的环境和概貌,接着介绍了银杏树生长缓慢的特点,然后按照冬、春、秋、冬的季节变化,具体描述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和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最后描写秋天里银杏树的黄叶飘落,冬天里的银杏树同样让“我们”感受到是一幅幽雅古朴的画。
文章虽短,作者却以朴实、流畅的语言写出了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银杏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以及以银杏树为主要景物的一幅幅简洁、优美、古朴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从而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