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秋天向我们微笑》教学设计一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 情景激趣。出示反映秋天的图片或反映秋景的课件,配以轻音乐伴奏下的画外音,初步感知秋景,激发孩子们对秋天的热爱。
2.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2)齐读课题两遍。
(3)谈谈你读了课题后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读准课文。
2. 检查生字认识情况,多种形式识记,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 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4. 指名读诗,分组读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5. 思考并回答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 自读思考,看看自己从诗中知道了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都带来些什么,自己是否喜欢。
2. 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节诗主要写了秋天里的什么景物,讲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 总结课文大意。
四、品读重点诗句,感悟景物特点和秋天的美丽
1. 再读全诗,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注意思考,也可旁批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 小组交流、补充。
3. 全班交流,鼓励补充、争辩。
4. 你认为要怎样读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试读→组内读→抽代表读→点评→再试读→范读→齐读。
教师适时相机指导学生体会这些关键诗句。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秋天的美、诗句的美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
六、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 除了课文中描写到的景物外,你还知道哪些景物也是秋天特有的?
2. 找找描写秋景的文章读读。
3. 推荐《秋色赋》。
七、作业
1. 指导书写生字,注意扩词。
2. 完成课后的“小练笔”,可引导学生先说后写。
3. 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秋天向我们微笑》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嚷”等词的意思。
2.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悟“微笑”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图片、课件或实物等。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秋天。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文题目
1.情景激趣。出示反映秋天的图片或反映秋景的课件,配以轻音乐伴奏下的画外音,初步感知秋景,激发孩子对秋天的热爱。
2.揭示课文题目。
(1) 板书课文题目:秋天向我们微笑。
(2) 齐读课文题目两遍。
(3) 谈谈你读了课文题目后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识情况,多种形式识记,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注意区别:袄——妖 缨——樱 街——衔恼——脑 梁——粱 “恼”读“nǎo”。
3.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上下文理解新词,注意以下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烦恼酿造 音符 觅食 珍藏
4.指名读诗,分组读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思考: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诗句体会到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示出来。
2.想一想:课文哪些诗节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象与丰收的喜悦?课文剩下的内容主要写了什么?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重点诗句,欣赏秋天的美丽
1.默读1~5小节,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注意思考或旁批出自己喜欢的原因,试着有感情地读读。
2.小组交流、补充。
3.全班交流,鼓励补充、争辩,师适时点拨。
如:
(1) 喜欢“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轻轻地把它们涂掉”,从这里体会到秋天里桂花开放,给我们带来香气,从“轻轻地”、“抓”、“涂掉”体会到秋风轻柔的特点。
(2) 第2、3节诗:喜欢秋天丰收的景象,从对苹果、葡萄、玉米、高粱的描写中体会到秋天里这些水果和粮食成熟了,尤其欣赏作者拟人手法的运用,把事物的特点表达得十分生动形象:“嚷”、“穿红袄”、“披紫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苹果、葡萄急着成熟的情态;动词“举着……乐,红着……笑”不仅形象地写出了玉米、高粱的成熟,而且表达了作者沉浸在秋天的丰收里的由衷的喜悦。品析“烦恼”、“酿造”。思考:夏天里,玉米可能遇到哪些烦心的事?高粱成熟后可做什么?(联系工具书。)
(3) 第4节诗:喜欢第2、3、4行诗。从“快活的音符”体会到鸟儿们一路欢歌,反应了作者欢乐的心情。从“觅食的小蚂蚁……蚁巢”可体会到蚂蚁在秋天里忙着觅食准备过冬的勤劳。在这里,注意渗透道德教育。
(4) 第5节诗:喜欢满树的黄叶,从诗句对黄叶的描写中可以联想到黄叶飘落时纷纷扬扬的美景,从“明年春天……长满树梢”可以体会到春天里,落光叶子的树木又会重新长出充满生机的新叶。
(5) 齐读第1~5节诗。课文题目说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你认为“微笑”是什么意思?她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6) 拓展:除了诗中介绍的礼物外,你还知道哪些礼物也是秋天送来的?(鼓励尽量说。)能把文中引起你想象的景物画下来,再给画取个名字吗?
(7) 有感情地品读第1~5节诗。注意读出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可采取试读——抽生读——点评——再试读——齐读的方式读。
4过渡:你喜欢秋天,我喜欢秋天,他喜欢秋天,我们都喜欢这硕果累累、金风送爽的秋天。这不,一群喜欢秋天的孩子走到了披满黄叶的大树下。请读第6节诗,说说你的感受或想法,谈谈你对“悄悄珍藏”的体会。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欣赏诗句的美、秋天的美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诵课文。
六、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找找描写秋景的文章,然后读一读。
2.推荐《秋色赋》。
七、作业
1.指导书写生字,注意扩词。
2.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注意启发学生给画取个名字。
3.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秋天带来了香气
.果实成熟
.动物欢歌
.黄叶飘落
.……秋色迷人喜爱之情
教学设计
《秋天向我们微笑》教学设计三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 情景激趣。出示反映秋天的图片或反映秋景的课件,配以轻音乐伴奏下的画外音,初步感知秋景,激发孩子们对秋天的热爱。
2. 掲示课题。
(1) 板书课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2) 齐读课题两遍。
(3) 谈谈你读了课题后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读准课文。
2. 检查生字认识情况,多种形式识记,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 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4. 指名读诗,分组读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5. 思考并回答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 自读思考,看看自己从诗中知道了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都带来些什么,自己是否喜欢。
2. 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节诗主要写了秋天里的什么景物,讲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 总结课文大意。
四、品读重点诗句,感悟景物特点和秋天的美丽
1. 再读全诗,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注意思考,也可旁批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 小组交流、补充。
3. 全班交流,鼓励补充、争辩。
4. 你认为要怎样读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试读一组内读一抽代表读一点评一再试读一范读一齐读。
教师适时相机指导学生体会这些关键诗句。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秋天的美、诗句的美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
六、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 除了课文中描写到的景物外,你还知道哪些景物也是秋天特有的?
2. 找找描写秋景的文章读读。
3. 推荐《秋色赋》。
七、作业
1. 指导书写生字,注意扩词。
2. 完成课后的“小练笔”,可引导学生先说后写。
3. 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秋天向我们微笑》解读与提示
第1~5小节是全文的重点,主要写了秋天的美景与丰收的喜悦。可分4层来理解。
第1小节告诉我们秋天来到了,她带来了凉爽的秋风、桂子的香气。教学时,抓住“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轻轻地把它们涂掉”这两行诗,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朗读和想象,体会秋天秋风轻柔、桂子飘香的美丽情景。注意体会“抓”、“涂掉”这两个动词的表达效果。“轻轻地”写出了秋风轻柔的特点。
“脚印”指夏季末尾的暑气。
“涂掉”是去除了夏日的暑气。
第2~3小节,主要写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苹果、葡萄、玉米、髙粱成熟了。作者用拟人的手法,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表现它们的成熟,充满了童趣。教学时,抓住“穿红袄”、“披紫袍”、“举着红缨”、“红着脸儿”这些词语认真品味,结合相关的图片或课件,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秋天的丰收景象。
第4小节主要写小鸟、蚂蚁的活动。学习这一节时,注意品味“轻抛”、“看见”、“衔入”这些动词,边朗读边想象小鸟、蚂蚁活动的情景,从而了解小鸟、蚂蚁的生活习性,体会它们的动态美。“快活的音符”既运用了比喻,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鸟发出叫声时的快乐。“音符”指我们听到的声音。这一节的教学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品味动物的有趣、秋天的美丽。
第5小节主要写黄叶飘进大地妈妈的怀抱。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想象黄叶飘落的情景,体会秋天的美。
第6小节描写了在明丽的阳光照耀下,孩子们拾树叶珍藏这一趣事,表现了孩子们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注意引导学生品味“珍藏”一词,感受孩子们对黄叶的喜爱蕴涵着对秋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末旬“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点题,诗意地表达了孩子们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识字写字教学:本课生字字形较复杂,比如“嚷”、“缨”、“粱”、“酿”等字,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记字形的方法,交流把字写美观的策略。注意“袄”是“丰”旁,“梁”不要少写了点,“酿”不要少写了横。“衔”与“街”的区别。
课后第1题:“秋天向我们微笑着走来,她给我们带来些什么?”这一问在学习课文中完成,注意让学生结合诗的内容和生活实际回答。有感情地朗读训练,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课文。
课后第2题:旨在通过品析表示动作、颜色的词,品析拟人句、比喻句等,感受本诗语言的美、秋景的美,从而达到鉴赏的目的,以便学以致用。
课后第3题:可让学生在自主学会生字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并在学生记住词语的基础上听写。鼓励学生造句时写出形象生动的句子。
小练笔可放在课后完成。先让学生读例文,体会例文语言的优美;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口头描写自己心中秋天的美丽场景;最后落实到练笔上,实现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过渡。鼓励学生尝试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和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使语言更优美。
教参精要
《秋天向我们微笑》教参精要
秋天微笑着走来,给我们带来了轻柔的清风、桂花的香气,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动物的欢歌,带来了飘落的黄叶……王宜振的《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全诗6个小节,可分为两部分。第1~5小节是第一部分,主要写秋天的美丽景象与丰收的喜悦。第6小节是第二部分,主要写孩子们拾起落叶珍藏,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文字清新,充满童心童趣。作者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景物的香味、情态、声响、颜色,动物的欢歌,孩子们的行为,让读者领略到了秋天的欢快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悟“微笑”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