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积累与运用(七)》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可以变换词序的词语,积累语言。

2.     了解我国的成语典故,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3.     能围绕“传统节日”话题与同学展开交流,说得清楚明白并能进行评价。

4.     能根据要求把传统节日里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想写下来。

教学准备

1.     捜集一些关于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方面的材料。

2.     可以开办一些交流展示活动。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积累与运用仍然安排6个板块。

“温故知新”安排的是以前学过的词语,这些词语的特点是,可以变换词的顺序,但词语的意思不变。让学生在积累的同时,发现祖国语言的神奇丰富。可以适当进行拓展。

“语海拾贝”搜集了古人关于早春景色描写的诗句。这些诗句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那么清新自然,生动美丽,都能在读者的脑海中勾勒出美妙的图画。这些材料,既可以提供积累的材料,又可以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点击成语”使学生对“火树银花”这个词本身所描绘的景象有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知道了这个成语的来历。还应该让学生知道,中国的成语,都是有典故有来历的。

“口语交际”根据教学内容与时令,安排了关于传统佳节的话题。这个话题贴近生活,内容丰富,学生十分熟悉,有话可说。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从过节的氛围、过节的准备以及过节的活动方面进行观察和介绍。注意要有各自的特点,不要大家都说相同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说自己亲身参加和感受的事。

“习作百花园”很自然地与口语交际进行了整合,前面自己说了些什么,就可以把这些内容写下来,老师要引导学生写完后,自己读一读,改一改。还可以和别的同学交流一下,让别人也来分享习作的快乐。

“自主阅读园地”中的《唐诗帮我学作文》讲的是作家张锦贻小时候通过学习古诗提高写作水平的故事。能对学生起启迪、引导的作用。

建议3~4课时完成。

去手机阅读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