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 借助注解,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除旧迎新、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3. 能诵读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搜集关于描写元旦的诗歌
教材简析
《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久写的一首著名诗作。“元日”就是阴历正月初一。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力图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瞳瞳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瞳”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学习这首诗,重点在于让学生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情感。
建议本课用1〜2课时完成。
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二
一、 音乐引入
1. 放民乐合奏曲《春节序曲》或《喜洋洋》,带学生入情入境。
2.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回忆过年的情景,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1. 教师示范诵读这首古诗。
2.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后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并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3. 同桌互相帮助,解决不懂的字词。
4. 同桌互相讲一讲诗句的意思。
5. 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全班交流理解。
6. 请同学讲一讲诗句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领会诗句描绘的景象
1. 学生自由练习诵读诗句,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2. 指名学生诵读诗歌,学生互相评价。
3. 再次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洋溢的欢乐气氛。
4. 集体诵读。
5. 自由练习背诵诗歌。
6. 指名学生表演背诵。
7. 集体背诵。
四、扩展思维,启发想象
1. 想象这首诗歌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
2. 再搜集几首表现喜庆节日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教参精要
《元日》教参精要
《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久写的一首著名诗作。“元日”就是阴历正月初一。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力图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日” ,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学习这首诗,重点在于让学生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