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永不凋谢的玫瑰》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 联系上下文,理解校长奖励小女孩的原因,体会小女孩和校长美好、善良的心灵。
教学准备
1. 生字卡片。
2. 师生共同搜集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了解苏霍姆林斯基。
教材简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和影响着千百万教师。
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苏霍姆林斯基担任一所中学的校长时发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校园的花房里盛开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一位小女孩摘下了最大的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没有训斥小女孩,而是亲切地询问小女孩摘花的原因。当听到小女孩想将花送给生病的奶奶看,看完了再把花送回来的回答后,小女孩的天真和纯洁感动了大家。苏霍姆林斯基又摘下两朵花送给了小女孩及她的母亲。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透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能让我们体会到小女孩的纯真、善良、可爱及洋溢在苏霍姆林斯基身上的人情美、人性美。
课文教学重点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及相关词语,鼓励学生端正、美观地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在感悟与体验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学会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建议用1〜2课时完成。
教学设计
《永不凋谢的玫瑰》教学设计二
一、揭题质疑
1. 读题。查字典和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凋谢”一词的意思。
2. 质疑。“永不凋谢的玫瑰”指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和自己不懂的字词,试着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2.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语。教师巡视,看看学生能否把生字字音读正确。
3.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把课文读下来,相机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4. 出示词语“玫瑰”、“气愤”、“苏霍姆林斯基”、“颤动”、“奖励”,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词语的提示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感悟,指导朗读
1. 读课文第一段,勾画出描写玫瑰花的语句。
2. 你喜欢这些玫瑰花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玫瑰花非常美丽。
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过渡:如果是你们看见这么美的一朵玫瑰花,会怎么做?
4. 自由读第二段。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赞不绝口”的意思。读描写小女孩动作的句子,说说从“径直”一词知道了什么。
过渡:这么美的玫瑰花被小女孩摘了,如果当时你在场,会怎么想,怎么做?
5. 分角色读第三、四段中苏霍姆林斯基和小女孩的对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6. 交流。明白小女孩摘花的原因和想法。体会苏霍姆林斯基对小女孩的爱和尊重,感受小女孩的纯真善良和天真可爱。
7. 读到这里,你对小女孩又有怎样的看法?再读读小女孩的话。
过渡:苏霍姆林斯基又是怎样做的呢?
8. 自由读第五段。
9. 小组讨论: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小女孩,反而还奖励了她,想想这是为什么。
10. 全班交流体会。
11. 读课文最后一段。将反问句换成陈述句,理解字面意思,再联系全文和题目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四、总结全文,积累好词佳句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说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3.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课文最后一句话。
4. 读记课后词语,同桌互相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听写词语。
五、拓展练习
师生讲讲《爱的教育》中的小故事。
教参精要
《永不凋谢的玫瑰》教参精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和影响着千百万教师。
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苏霍姆林斯基担任一所中学的校长时发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校园的花房里盛开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一位小女孩摘下了最大的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没有训斥小女孩,而是亲切地询问小女孩摘花的原因。当听到小女孩想将花送给生病的奶奶看,看完了再把花送回来的回答后,小女孩的天真和纯洁感动了大家。苏霍姆林斯基又摘下两朵花送给了小女孩及她的母亲。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透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能让我们体会到小女孩的纯真、善良、可爱及洋溢在苏霍姆林斯基身上的人情美、人性美。
课文教学重点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及相关词语,鼓励学生端正、美观地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在感悟与体验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学会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