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
|
教学设计《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正确书写。 2. 能借助旁批读懂这个故事,并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 3. 能正确地评价三个小动物,明白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准备 准备与故事有关的图画。 教材简析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的礼物——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一年之后收获了很多麦子。同样是一袋麦子,三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是不一样的。 全文一共九个段。第一段是故事的开端,讲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送了一袋麦子。第二至四段是故事的发展,讲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一袋麦子有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第五至九段是故事的结局,讲土地爷爷一年之后故地重访,并对三个小动物的不同举措给予了不同的评价。面对憨厚可爱的小猪,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劳节俭的小牛,土地爷爷点头赞许;面对聪明能干的小猴,土地爷爷显得异常兴奋,摸着它的头,高兴地说:“谢谢你!” 那么,在土地爷爷的心中,究竟谁是最优秀的呢?课文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教师在注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也应对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做出适当的引导。 本课是一篇批读课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旁批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同时,也可以尝试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写下来。在教学时,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学习课文,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分别学习三个小动物的做法以及产生的不同结果,想一想:它们的身上各有什么优点?悟一悟:如果你也得到一袋麦子,你会选择怎样的方法? 建议本课1〜2课时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