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父子骑驴》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意思,初步培养自主意识。

教学准备

1.     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课外观看动画片《父子骑驴》。

2.     准备有关的挂图,以及反映故事变化的活动幻灯或多媒体课件。

教材简析

《抬驴》是一则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故事原文是这样的:“父子出门,子骑驴,人诽之;父骑驴,人诽之;父子同驴,人人诽之;无奈,只好父子抬驴。”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这则寓言拍摄成了纸偶动画片,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父子骑驴》这篇课文在《抬驴》的基础上作了适当的改编。讲述了一对父子牵着一头驴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先后听从了三种意见,结果都遭到了路人的非议,最后终于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故事的情节虽然简单,却反映了生活中一个深刻的哲理: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在生活中应当学会自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不但不能让大家满意,还会使自己无所适从。

故事中的老先生、老太太、抱孩子的母亲和一群小孩子分别代表不同身份的过路人,故事中他们的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乍一听,都有道理。但父子俩将所有的方法都尝试过以后,才发现,左也不对,右也不对,究竟该怎样做呢?课文在结尾部分把父子抬驴的情节改成了“牵着驴子走,谁累了就骑上去休息一下”。这样的结局意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别人的意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做事有自己的主见。

课文中的老先生、老太太、母亲和小孩子的话既合理,又充满个性,读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

本课的重点一是理解不同的人对父子俩不同做法的评论,二是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建议在学文的基础上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理解。

建议本课1~2课时完成。

 

去手机阅读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