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     能用自己习惯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能读懂故事,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     知道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是发明创造的基础,有留心观察的习惯和创造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学生课外搜集鲁班的其他故事。

2.     准备亭、荷叶、伞的挂图以及造伞过程的活动幻灯或者多媒体课件。

教材简析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勤劳而富有智慧,中国古代有许多能工巧匠,流传最多的是关于鲁班的传说。大家比较熟知的是鲁班发明锯子、盖房屋的故事,而关于鲁班发明伞的故事则少有人知晓。“传说”,是在老百姓口中代代相传的故事。这篇故事既然是个传说,就是说不一定真有其事,但它一般也以一些基本的事实为基础。

这个故事在鲁班发明伞的过程方面讲得很清楚。首先讲了他聪明又用心,学会了造房子造桥,但他并不满足,还想发明一种既能遮风挡雨又能遮太阳的东西。亭子便是这种产物。

鲁班仍不满足亭子的功能,还想让它变得轻巧能够随身携带。一天,他看到一个小孩用荷叶遮太阳,由此而受到启发,发明了伞。

鲁班在发明了伞后,又开动脑筋,继续改进,终于做出了又轻巧又能收张的伞。

整个发明伞的过程,就是一个仔细观察、勤于动脑的过程。让学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受到良好习惯和品质的教育。

本课的重点一是造伞的过程,二是体会“仔细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对于发明创造的重要性。

建议1~2课时完成。

去手机阅读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