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山行》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准备
1. 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
2. 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材简析
秋是一首歌,秋是一幅画。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歌咏秋天,赞叹秋景,描绘秋色。唐代诗人杜牧漫步山间,写下了入目之秋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山林秋色图。品读诗歌,我们的眼前出现了山路、人家、白云、枫叶构成的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诗人紧扣诗题,先写山行途中远望所见、仰望所见:弯弯曲曲的石板小路,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画”出了山行途中所见的远景图,意境髙远,幽深寂静的景色之中露出一派勃勃生机。接着写了山行途中停车的原因:夕阳晚照下的枫林让诗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车来,那霜染的枫叶红艳艳的,简直胜过二月的春花,集中笔力写出了这幅图画的静景。诗人以细致的观察、绚丽的色彩、流畅的语言,描绘出了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秋色,突出了秋色中的春意,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建议1课时完成。
教学设计
《山行》教学设计二
一、看图引入,整体感知
1. (出示挂图)图上都有些什么景物?你能看出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2. 板书课题,读题。
3. 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杜牧在山中行走,途中所看到的景色。
4. 范读全诗,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二、自读自悟,了解大意
1. 自己试读课文,读通诗句。
2. 抽读,检查。
3.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边读边想:明白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4. 同桌互相读读,讲讲。
5. 讨论不明白的地方,疏通大致意思。
6. 再读全文,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熟读成诵,想象意境
1. 让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语气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指导读好节奏。
3. 教师配乐,学生随音乐朗诵诗歌。
4.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5. 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朗诵。
6. 练习背诵。
四、探究学习,扩展知识
1. 如果你来到这个地方,你想做些什么?
2. 你了解作者杜牧吗?你还知道他哪些诗?请推荐给同学们背一背。
教学设计
《山行》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2. 理解古诗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 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自然风景的画面,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自悟,质疑
1. 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写的诗《山行》。杜牧的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 指名读,纠正读音,提醒字形“枫”。
3. 自读,边读边试着理解诗的意思,遇到困难用笔作上记号,再反复读一读。
二、合作交流,解疑
1. 小组合作,交流读书收获,解决疑难。
2. 师生合作、释疑。
(1) 生提出疑难,请同学或老师帮助解疑。
(2) 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领会全句诗的意思。
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坐:因为。
爱:留恋。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3. 根据刚才的理解,读诗句。(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
三、细读品味
1. 指名读古诗,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些什么?
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寒山、石径、白云、枫树林。
2. 说说你看到这些景物时所想到的。
(1)谈出自己的感受。
(2)用朗读表达出自己的这种感受。
3. 整体感悟。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深秋季节,从枫叶红可以看出)
(2)读诗,看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深秋的景色介绍给同学们。
4.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 带着喜爱之情,边想边背古诗。
四、小结
《山行》描绘的是深秋景色,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中的山路、人家、白云、枫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参精要
《山行》教参精要
秋是一首歌,秋是一幅画。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歌咏秋天,赞叹秋景,描绘秋色。唐代诗人杜牧漫步山间,写下了入目之秋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山林秋色图。品读诗歌,我们的眼前出现了山路、人家、白云、枫叶构成的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诗人紧扣诗题,先写山行途中远望所见、仰望所见:弯弯曲曲的石板小路,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画”出了山行途中所见的远景图,意境高远,幽深寂静的景色之中露出一派勃勃生机。接着写了山行途中停车的原因:夕阳晚照下的枫林让诗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车来,那霜染的枫叶红艳艳的,简直胜过二月的春花,集中笔力写出了这幅图画的静景。诗人以细致的观察、绚丽的色彩、流畅的语言,描绘出了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秋色,突出了秋色中的春意,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