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西藏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旁批展开想象,了解西藏高原的特点,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 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 搜集有关西藏高原的风光或歌曲、图片等资料
2. 准备磁带《走进西藏》。
教材简析
或许你没有去过西藏,但你一定听过《走进西藏》、《青藏高原》、《珠穆朗玛》这些富有髙原风情的歌曲。它们激起了多少人对那片神秘而神圣的土地的向往与追求。而今,当我们伴着优美的文字,听着动人的旋律,一同走近《西藏高原》时,我们惊喜地发现西藏高原天那么蓝,湖泊那么大,资源那么丰富……原来它不仅神奇美丽,还富饶可爱呢!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本册书第二篇批读文,它是一种辅助学生学习的新形式。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通过课文旁批的引领,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可在学生需要帮助的地方加以点拨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读书。
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建议用1〜2课时完成。
教学设计
《西藏高原》教学设计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走进西藏》。优美的旋律勾起多少人美好的回忆,激起多少人对那神奇土地的向往与追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西藏,感受它独特的魅力。(揭示课题)
二、自主朗读,自主体会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神奇、富饶、不仅……而且……等词语)
2. 再读课文,尝试边读边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3. 交流阅读感受,相互质疑、解答。
三、品味课文,领悟美境
1.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2. 学生分析后,其他同学补充、完善,再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共同领悟美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学到这儿,我也禁不住激动起来,可惜,我没有去过西藏,有没有哪位同学去过?能用自己的话向大伙儿介绍你眼中的西藏吗?
4.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领悟文中美境。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1. 作者笔下的西藏如此动人,摄像师眼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呢?一起去欣赏欣赏吧!(播放配乐风光片)
2. 你眼中或心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3. 学完这一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教学设计
《西藏高原》教学设计三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 尝试边读边做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
4. 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
播放《青藏高原》歌曲,老师解说:优美的旋律激起多少人对那片神奇土地的向往与追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西藏,感受她独特的魅力。课前你搜集了哪些有关西藏的资料。
学生:
听歌曲,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朗读,体会
教师: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2. 相机理解文中新词:神奇、富饶……
3. 请生自学生字,利用生字卡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 请生再读课文,尝试边读边旁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5. 交流阅读感觉,相互质疑解答。
学生: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并说明原因。理解文中新词。
自学生字。
再读课文做旁批。
交流、质疑、解答。
设计意图:
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
三、品味课文,领悟美景
教师:
1.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2. 其他同学补充,再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共同领悟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有没有哪位同学去过西藏。
4.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领悟文中美境。
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明原因。
注意:
1. 高原的天空还像什么?
2. 用“不仅……而且……”说话。
3. 第2段的写作方法是先写看到的,再写感受。
设计意图:
培养孩子的朗读、感悟、想象能力。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教师:
1. 作者笔下的西藏如此动人,摄像师眼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呢?(播放配乐风光片)
2. 你眼中或心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3. 学完这一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欣
学生:
赏风光片。
交流自己心中的西藏。
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
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通过眼观、口述来达到目标。
五、指导写字
教师:
1. 认读生字,记生字。
2. 扩词。
3. 认真写字,注意汉字的形体美。
学生:
认生字,记生字。
扩词。
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
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
六、作业设计
1. 抄写本课生字、词。
2. 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 拓展收看《走进西藏》的电视纪录片,在课堂上再交流自己的收获。
附: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西藏高原》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 尝试边读边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
4.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 搜集有关西藏高原的风光图片或歌曲,课件。
2. 准备磁带《走进西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拓展视野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并做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介绍的准备。
二、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1.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
2. 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上台找出西藏高原。板书课文题目。
三、自读感知,自主识字
1. 第一次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不认识的字,给带有生字的词语作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多读几遍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2. 第二次自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圈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它们是什么意思。读完后想想,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好后跟学习伙伴交流,相互质疑解疑。
3. 检测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读的词。读得正确的全班同学跟读。生不会读或读得不好的,请其他同学教读,再一起练习。
(2)游戏:为图片找朋友。屏幕出示生字词、课文中的难词及表现这些词语意思的直观画面,指名让学生上台用鼠标把词语拖到相应的图片上,拖对了,同学们跟着读两遍。接着出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指导读正确。
(3)整体感知。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全班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
四、品读感悟,自主体验
1. 以情激情。播放西藏高原风光录像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师生轻松进入课文情境。
2. 师生交流欣赏后的感受。
3. 学生带着自己新的感受再自由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神奇”“富饶”“不仅……而且……”等词语)
4.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批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5. 交流阅读感受,相互质疑解答。
6.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7. 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假如你就是游人中的一个,来到了风光秀丽、富饶可爱的西藏高原,你会说什么?先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8. 美读升华,内化情感。带着品读后新的体验和感受走进西藏高原的美景中,美美地读课文。先自由读,再挑战读,看谁能通过朗读把西藏高原的神奇美丽、富饶可爱最充分地表现出来。
五、创设情境,快乐积累
师:“西藏高原可真美呀!为了表现西藏高原的美,课文中哪些好词佳句立下了大功?请你快把它们找出来欣赏吧!”
生找,师建议、补充,展示自己积累的词句和学生交流,提醒学生,将想要积累的词句摘抄到语言积累本上,并要经常翻翻语言积累本看看这些词句,适时运用。
六、实践活动
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以下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其中一至二项完成。
1. 进一步查找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当一名“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西藏高原。介绍时,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 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个“西藏高原在我心中”图片展。搜集来的图片要配上简要的说明。注意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3. 搜集一些有关西藏高原的歌曲,利用班里的电教设备播放给同学们听或自己唱给同学听,也可以把歌词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和同学交流感受。
4. 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为你喜欢的一处景点写一段解说词,当一回“小导游”。
附:板书设计

教参精要
《西藏高原》教参精要
或许你没有去过西藏,但你一定听过《走进西藏》、《青藏高原》、《珠穆朗玛》这些富有高原风情的歌曲。它们激起了多少人对那片神秘而神圣的土地的向往与追求。而今,当我们伴着优美的文字,听着动人的旋律,一同走近《西藏高原》时,我们惊喜地发现西藏高原天那么蓝,湖泊那么大,资源那么丰富……原来它不仅神奇美丽,还富饶可爱呢!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本册书第二篇批读文,它是一种辅助学生学习的新形式。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通过课文旁批的引领,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可在学生需要帮助的地方加以点拨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读书。
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建议用1~2课时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