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积累与运用(一)》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     自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上的共性。

2.     自读俗语,感悟意思,增长知识。

3.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感知成语的意思。

4.     能主动、有礼貌、自然大方地与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5.     感受和体验新班级的变化,把印象最深的变化说给同学听,乐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6.     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准备

1.     学生注意观察新班级的教室布置,回忆同桌或新同学、新老师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     老师对教材提供的情景进行录音。

3.     学生搜集和整理自己在夏天里活动的纪念物,如图片、照片、旅游纪念物等。搜集平时积累的古代诗人和现代作家笔下的夏天。

教材简析

本次“积累与运用”有六个方面的练习。

“温故知新”有一项练习,再现了本单元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旨在引导学生自读发现表示“说”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

“语海拾贝”编排了四句俗语,内容浅显,易读易诵。主要反映了秋天气候变化的自然现象,可以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增加一些有关健康的生活小知识。

“点击成语”安排了一个十分有趣但又含义深刻的成语故事。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感受到愉悦并且懂得了道理。

“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说夏天”,话题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都有话可说。

“习作百花园”是在学生完成了第一学段的学习后的第一次习作。这次习作为学生安排的作文内容是写一写升入三年级后班里的新变化。新变化包括环境和人的变化,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感受和体验,能帮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自主阅读园地”选编了高尔基《给儿子的信》和两位作家谈写日记的方法、体会。为学生感受爱心的付出和学习写日记提供了感性材料,让学生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建议3~4课时完成。

去手机阅读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