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 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
2. 借助旁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和记写的。
3. 学习写日记的方法,了解写日记的好处,产生写日记的愿望和兴趣。试着写一则日记。
教学准备
1. 学生动手制作生字卡片。
2. 预习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表达方式与前面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读文时把课文内容与旁批对照起来学习。
3. 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小鸡等小动物繁殖的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搜集一些动物繁殖的图片。
教材简析
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坐在鸡蛋上孵小鸡的故事大家都还记得吧!爱迪生小小年纪就喜欢观察,长大成了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像爱迪生一样遇事好奇、喜欢观察、喜欢探究的同学。
《日记两则》就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喜欢观察的小朋友,他在外婆家玩耍时,看见母鸡孵小鸡,产生了观察的欲望。第二天他仔细而又耐心地观察小鸡出壳,并及时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两则日记写得清清楚楚,让我们也能分享他的观察收获。你看,这位同学小小年纪就会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用日记记下来,真有意思。读完课文,我们也拿起笔来,试着学写一则日记吧!
这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由于要求边读边批,我们也把这类课文叫做“批读课文”。本课的旁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和如何记写日记。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旁批了解内容,学习写日记。
建议1~2课时完成。
教学设计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二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看挂图:同学们,瞧,大母鸡在干什么?
2. 讨论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怎样生宝宝的?
3. 导入新课:小鸡是怎么从蛋壳里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 自读课文,随文识字。
2. 抽读生字、课文,集体矫正。
3. 自由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解决。
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喙:鸟禽的嘴。
艰难:困难。
三、借助旁批,仔细读文
1. 自由读课文,看看日记与前面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学生充分学习、交流总结:
(1)日记不必写题目。
(2)在文章的第一行写事情发生的日期、星期、天气。
(3)内容是记一天之中发生的、自己最感兴趣的事。
2. 默读课文,了解每一天的日记都写了什么内容。可以通过读懂课文,用提问的方式学习。
第一则:我到外婆家玩,看见母鸡孵小鸡,想亲眼看见小鸡是怎么出壳的。
第二则:我观察小鸡出壳的过程。
3.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小鸡是怎么出壳的”。
(1)默读课文,用勾画出作者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句子。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小鸡是怎样出壳的?
(4)把你最大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教师小结:小鸡出壳这么一件小事情原来也这么有趣!看了日记,我仿佛听见了“嗒嗒”的啄壳的声音,仿佛看见了小鸡那尖尖的嘴、湿漉漉的脑袋……这都是小作者用他的笔,把他看见的、听见的和想到的写出来,给我们带来的享受。
4.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别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四、小结提炼,了解写日记的好处
1. 小作者是多么了不起呀!小小年纪就会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用日记记下来。
2. 翻开“自主阅读园地”,读读作家任溶溶谈写日记的内容。
五、巩固生字,学习写字
六、学习写日记,尝试写日记的快乐
教学设计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 识写本课9个生字,复习以前记字的基本方法。
2. 试着根据旁批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 初步学习自主阅读,自己动手批读学习体会,领悟简单的表达方法。
4. 学习写日记的方法、格式,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激发儿童记日记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借助旁批读懂课文。
2. 了解日记的要求和方法,知道日记的内容可以写哪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小动物的繁殖过程的资料、图片,自制生字卡片。
教师:母鸡孵蛋的挂图或录像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 讨论谈话:说说动物是怎样生宝宝的。
2. 小鸡是鸡妈妈生出来的吗?
3. 看挂图(或录像):这只大母鸡在干什么?
4. 小鸡是怎样从鸡蛋壳里钻出来的呢?有一个小朋友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我们一起随他去看看。板书课文题目《日记两则》。
二、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 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随文识字。
2. 生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桌间互相抽认。
3. 开火车认读生字,师正音。
4. 把生字放回课文中,再读一遍,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想办法解决,然后小组交流。
5. 课文主要讲什么事?(能说大意即可)
三、借助旁批,自读课文
1. 生仔细阅读两则日记,集体交流自己的发现:和前面的课文比一比,日记有哪些不同?
(1)日记没有题目。
(2)日记的第一行要写上记日记的日期和天气情况。
(3)内容是当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或自己的新发现。
2. 生小声或不出声读第一则日记。讨论:“我”为什么要记下这件事?
(1)生读文讨论,师巡回指导。
(2)抓住重点词语“好奇地问”“真想亲眼看看”,引导生体会作者记下母鸡孵小鸡的事,是因为感兴趣。
(3)师小结:日记就是把自己感兴趣的事记下来,多有意思呀!
3. 生默读第二则日记,结合旁批读懂“小鸡怎样出壳的”。
(1)用“”勾画出描写作者所见、所听、所想的句子。
(2)请生把读懂的内容变成问题提出来,考考同桌,相机助生理解不懂的词句。
(3)全班讨论:小鸡出壳的过程。
板书:
听:嗒、嗒嗒看:硬喙、小脑袋想:帮、剥
(4)讨论:作者是怎样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
(5)学生讨论总结:写日记还可以怎么写?
4.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把自己学了课文后最大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四、小结提炼,了解写日记的好处
五、巩固生字,学习写字
六、实践活动
写一则日记,尝试写日记的快乐,然后评一评,看谁写得好!
附:板书设计

教参精要
《日记两则》教参精要
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坐在鸡蛋上孵小鸡的故事大家都还记得吧!爱迪生小小年纪就喜欢观察,长大成了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像爱迪生一样遇事好奇、喜欢观察、喜欢探究的同学。
《日记两则》就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喜欢观察的小朋友,他在外婆家玩耍时,看见母鸡孵小鸡,产生出观察的欲望。第二天他仔细而又耐心地观察小鸡出壳,并及时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两则日记写得清清楚楚,让我们也能分享他的观察收获。你看,这位同学小小年纪就会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用日记记下来,真有意思。读完课文,我们也拿起笔来,试着学写一则日记吧!
这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由于要求边读边批,我们也把这类课文叫做“批读课文”。本课的旁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和如何记写日记。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旁批了解内容,学习写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