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座铜像》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描写面对危急情况,小于连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语句,感受小于连的勇敢、机智和可爱。
2. 能说说从小于连的行为表现中产生的感想、获得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学生:搜集与故事相关的资料或图片。
教材简析
一提到“机智”、“勇敢”这些词语,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小兵张嘎、王二小等一串串熟悉的少年英雄人物,这些都是中国的小英雄。而本课《一座铜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不到十岁的外国小英雄于连智灭导火线救护整座城市的故事。
故事先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座铜像引人,再追溯到五百多年前的比利时反侵略战争胜利后的一幕:背景是布鲁塞尔人民在中心广场欢庆胜利,前往广场途中的小于连发现了正在燃烧的导火线,他急中生智,撒尿浇灭了导火线上的火,保住了全城老百姓的性命。最后是比利时人民为感谢和纪念小于连,塑造了铜像。
课文以倒叙的形式讲述故事,由铜像引入,最后又回归到铜像上,首尾呼应。把一个不足十岁的小男孩机智勇敢、调皮可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读来非常亲切,觉得小主人公既可爱又可敬,尤其是读到撒尿灭导火线时,让人忍俊不禁。
学习本课,重点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人物的机智、可爱。
建议本课用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座铜像》教学设计二
一、看图引入
1. 出示画有铜像的图画。观察画面人物,说说这个小男孩给你什么印象。
2. 质疑。他是谁?他在干什么?为什么要给他塑像……
3. 掲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初步弄清质疑的问题。
2.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教师巡视,看看学生是否能把生字字音读正确。
3. 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4. 再读课文,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指导读书,深入感悟
1. 带着问题读第一段。这是一座怎样的铜像?
2.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铜像的?从中悟出写人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特点。
3. 有感情地读第一段。读出对这个小男孩的喜爱。
4. 自由读第二、三段。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从哪些地方看出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
5. 勾画相关句子:小于连面对危急情况时心里想些什么?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 读出小于连的焦急和解除危险后的如释重负。
7. 带着对这个机智果敢的小男孩的喜爱、感激和敬佩读最后一段。
8. 小结:一个不足十岁的小男孩用他的机智勇敢赢得了比利时人民的感激和敬仰,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敬仰。他的故事被传为佳话,他那鲜活可爱的形象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为他的机智喝彩,为他的勇敢叫绝!
四、总结全文,复述故事。
1. 你喜欢小于连吗,小于连的做法让你想到了什么?和同学交流交流。
2. 交流一下你还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教学设计
《一座铜像》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 自学生字,读懂课文内容。
2. 感受小于连的勇敢、机智和可爱。
3. 学习评价人物。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与故事相关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质疑激趣
1. 出示画有铜像的挂图。观察人物,说说这个小男孩在干什么,他给你什么印象?
2. 质疑。他是谁?为什么要撒尿?为什么要给他塑像……
3. 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初步弄清质疑的问题。
2.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读准生字字音。
(2)结合上下文理解生词,组内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
3.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4. 再读课文,找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指导读书,深入感悟
1. 指导学习第1段。
(1)带着问题读书:这是一座怎样的铜像?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这座铜像的?
(3)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读出对小于连的喜爱。
2. 指导学习第2~3段。
(1)自由读第2~3段。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从哪些地方看出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
(2)默读第2~3段,边默读边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小于连面对危急情况心里想些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
(3)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相机引导学生体会小于连的机智与勇敢。
(4)指导朗读。
(5)如果你是小于连,你会怎么做?有更好的办法吗?
3. 指导学习第4段。
(1)带着对这个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的喜爱和敬佩读最后一段。
(2)讨论:如果你来到这座铜像前,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拓展迁移
1. 分组讨论:你喜欢小于连吗?
2. 全班交流。
3. 古今中外还有许多像小于连那样机智勇敢的小英雄,课后搜集这类故事。用班队活动时间开一个故事会。
教参精要
《一座铜像》教参精要
一提到“机智”、“勇敢”这些词语,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小兵张嘎、王二小等一串串熟悉的少年英雄人物,这些都是中国的小英雄。而本课《一座铜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不到十岁的外国小英雄于连智灭导火线救护整座城市的故事。
故事先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座铜像引入,再追溯到五百多年前的比利时反侵略战争胜利后的一幕:背景是布鲁塞尔人民在中心广场欢庆胜利,前往广场途中的小于连发现了正在燃烧的导火线,他急中生智,撒尿浇灭了导火线上的火,保住了全城老百姓的性命。最后是比利时人民为感谢和纪念小于连,塑造了铜像。
课文以倒叙的形式讲述故事,由铜像引入,最后又回归到铜像上,首尾呼应。把一个不足十岁的小男孩机智勇敢、调皮可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读来非常亲切,觉得小主人公既可爱又可敬,尤其是读到撒尿灭导火线时,让人忍俊不禁。
学习本课,重点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人物的机智、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