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页整理与复习第1~2,95~96页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沟通本单元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水平。

2. 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 让学生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沟通本单元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水平。

2. 使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我们在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计算,认识了平方千米和公顷以及问题的解决。

教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涉及一些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点评:导入直奔主题,有利于掌控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自主整理

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想一想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间有没有联系?

学生自己整理认知。完成后,可以和同桌交流,互相补充。

三、全班交流,形成知识结构

1. 逐个梳理推导过程

教师:同学们,能说一说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让学生选择一种图形,说一说该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用多媒体演示。

学生1:我们首先学习了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知识。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行剪拼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学生2:在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们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1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除了这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剪拼的方法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同样可以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学生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1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与梯形的高相等,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也可以把一个梯形,通过剪拼的方法转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样得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 整理完整知识结构

教师:从以上的分析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我发现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有联系的,可以用前一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后一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大家能否把这4种图形的联系用图表示出来?

小组讨论,尝试画图。

展示学生画出的图,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概括学生的回答,板书知识结构图。

引导学生观察:从左往右看,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从右往左看,我们在探讨一种新的图形面积时,都可以把它转化成已学过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总会有新的收获!

[点评: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的知识是较为独立的、零碎的,但新、旧知识之间往往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整体认知结构,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联系生活

完成教科书第95页整理与复习第2题。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面积的计算呢?

学生(反馈):修公路铺路面时,要计算路面的面积;粉刷墙面时,要计算墙面的面积……

五、巩固运用

1. 完成教科书第95页练习二十五第1

(1)学生独立判断。

(2)学生汇报结果。

反馈时,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明确:必须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1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2. 完成教科书第96页练习二十五第2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汇报做法。

六、独立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96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汇报结果。

[点评:学生在平时做题时,肯定会出现发生错误或产生困惑的内容,在这里让学生将这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归纳出来,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关注,给大脑提个醒,同时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七、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整理与复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答。

去手机阅读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