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加减法简便运算复习课(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7页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
2.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算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熟练程度。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知识点引入课题
教师提问:学了这一单元,你们又有哪些收获? (学了加减法的关系、加法运算律、减法的性质、凑整方法……)
二、整理知识点
(1)小展示:学生整理单元知识点,梳理知识树。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整理的成果,互相评价、补充。
(2)大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小组内整理的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如下:

(3)讨论:你认为本章哪些知识比较难学,你还有什么疑问? (点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和交流。
(4)举例:请同学们根据知识树分别举例说明,
如:367-98。
[点评:让学生提前在家整理本章知识,再在课堂上先组内讨论,再综合组内的意见完善学生自己的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深度梳理知识,再举例。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掌握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三、合作复习知识点
1.复习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练习目的:第1 题是对加减法各部分关系的复习,是复习的重点。
练习指导: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一填”练习题。再全班交流:为什么要这样填? (4)+96=100,括号中的4是这样算的:
100-96=4,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所以括号里应该填4。而890-(110)=780,则是根据“减数=被减数-差”得出结果。
2.复习简便方法计算。
第2题是对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复习,是复习的难点。
这是一道加减法简便计算的混合练习题,学生在做之前教师要先提醒学生认真看题,特别注意数的特点,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简便算法。
练习指导:
(1)学生先独立完成简便计算。
(2)抽3个学生上台板演。
(3)根据学生的计算过程,全班订正。
对于395+99这道题,学生可能有多种计算办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给予肯定。
3.注意要点。
让学生说一说,在进行简便计算时,特别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需要请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教学设计
整理与复习
第2课时加减法简便运算复习课(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7页练习九和第38页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2.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熟练程度。
3.让学生在练习中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学习的
积极情感,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加减法之间的知识点回忆及简便计算。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并板书
(1)说明本节课练习的内容及目的,并板书课题。
(2)回忆知识点,教师适时点评。
二、指导复习并练习
1.复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抽一个学生说一说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九第1~3题。
(3)组织全班反馈交流。
(4)全班交流时,要让学生说出每道题的填写结果,特别要提问:你要这样填的依据是什么? 如:360+( )=780,括号中应该填
420,依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130-( )=90,括号中应该填40,依据:减数=被减数-差。
(5)总结经验:首先要看的是这道题是加法题还是减法题,再看需要填的内容是这道题中的什么数,再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算出得数。
2.复习简便计算。
(1)抽学生说一说本单元学习的简便计算都有哪些,每种题应该用什么方法,(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减法的性质以及接近整百数的简便计算。)引出简便计算的凑整方法和简便计算中需要做到的五点:一看、二找、三变、四算、五查。
(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九
第4~9题。
(3)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4)全班交流时具体分析如下:
①第4题:数学医院。
368-273+27
=368-(273+27)
=368-300
=68
这道题的计算过程是错误的,它不是减法的性质,减法的性质是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而这道题是一个数减去一个数后又加上一个数,所以不能用减法的性质来做这道题。因此,不是每道题都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我们不仅需要观察数据的特征,还需要观察运算符号的特征。
520-198
=520-200-2
=320-2
=318
这道题的计算过程也是错误的,从减去198到减去200,多减了2,就应该加上2,而这道题多减了2还减2,所以是错误的。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同学,可以让他们把520-198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来验算一下计算结果是否是正确。
303+273
=300+273-3
=573-3
=570
这道题的计算过程也是错误的,把加数303看成300,比原数少加了3,应该在后面再加上3,可这道题却减去了3,所以这道题的计算过程是错误的。
②第5题:在
里填合适的数。
463+396+37=
+
+
=
285+199=285+
-
=
512-98=512-
+
=
这是3种简便运算形式的题,第1道题要运用凑整的办法,观察数据特点,然后把396和37交换位置凑成500。第2道题和第3道题都是接近整百数的题,要运用多加了要减、多减了要加的知识。
③第6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这是一道明确要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题,一共有6道,观察这6道题的特点是:375+128+25和167+359+33是运用凑整的方法计算的题;582-135-65是运用减法的性质计算的题;299+657是多加了要减的题;432-397是多减了要加的题;102+98比较灵活,既可以用少加了要加,又可以用多加了要减,还可以两种办法都用。
④第7~9题都是解决问题。
这3道题列算式很简单,主要检查学生是否会进行简便计算。第7题是用凑整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第8题是用多减了要加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第9题比较灵活,第1小题主要让学生观察数据特点,4个数都接近100,都可以看成100,多加了的要减、少加了的还要加,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当然,如果学生只把其中一个数看成100也可以,只要是合理的简便计算,都要给予肯定。而第2小题最好把105看成100,这样就少减了5,所以后面还要减5。
[点评:通过对知识的复习,再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复习、及时练习的作用。]
三、拓展练习
完成思考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引导学生明确用计算器操作的步骤、方法和要思考的问题。在学生做题之前,教师要先举例加以说明,如:1,3,5,7这4个数字,先算7531-1357=6174,接着按同样的运算方法,再算7641-1467=6174,因此最终结果是6174,这就是发现的规律。
这道题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再观察特点,最后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