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9页例1、例2,81页课堂活动第1~2题以及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

【教学准备】

教具:教师自制卡片2张。

学具:每个学生都准备长9cm6cm 的小棒各2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复习铺垫

1.复习铺垫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什么新知识吗? 谁能说一说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封闭图形1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激趣引入

教师:再过几天,国庆节要到了,老师制作了2张卡片,一张是长方形的,一张是正方形的,想在节日里把它们送给我的两位好朋友。但又觉得卡片不够漂亮,于是我就想给这两张卡片一周都镶上彩带。(用手演示指一周)

教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长一些? 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短一些? (学生自由猜)

教师:看来,同学们都有各自的想法。其实,我们要比较“2张卡片需要的彩带的长短”,就是要比较“2张卡片一周的长”。(用手演示指一周)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2张卡片的周长吧!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点评:由旧引新,使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今天的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在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教学例1

(1)摆一摆: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9cm6cm 的各2),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

(3)提出问题: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问题。

(4)自主探索。

启发谈话:请先自己想想,再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算法。

将学生的不同算法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算法:

  9+9+6+6=30(cm)

9×2=18(cm) 6×2=12(cm) 18+12=30(cm)

9+6=15(cm) 15×2=30(cm)

(9+6)×2=30(cm)

先让学生分别说说列式的依据,再让学生观察发现第②种和第③种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说出方法是一样的,只是表示的方式不同。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第④种方法计算比较方便。同时说一说式子中“9+6”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2

(6)归纳公式。

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归纳:长方形的周长=(+)×2

2.教学例2

(1)过渡:我们了解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

(2)出示例2的图。

教师启发: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长,1条边的长乘4就可以了。

板书:9×4=36(cm)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点评:通过操作、提问、引导、探究、交流、展示、比较、归纳等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展开探究,并通过同伴交流、比较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评价和归纳等活动中自觉接受较优的算法。将已建立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自然迁移到正方形的计算中来。]

三、操作训练,巩固新知识

1.教科书第81页课堂活动第1

(1)小组合作,在钉子板上任意围1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

(2)在小组内互相说说围成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是几个单位,正方形的边长呢?

(3)算一算围成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

(4)组织小组间的交流、评价。

2.教科书第81页课堂活动第2

(1)提问:要知道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先估一估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3)量一量,再算出它的周长。(为了便于计算,可取整厘米数)

3.教科书第81页练习十九第1

(1)指导完成第1题。

(2)让学生独立计算各个图形的周长。

(3)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4)指名回答计算结果,并说说是根据什么来进行计算的。

(提示学生注意书写的格式)

4.教科书第81页练习十九第2

(1)先让学生观察表格,明确题意。

(2)学生独立计算填表。

(3)全班交流,核对计算结果。

[点评:充分利用教科书资源,通过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搭建师生、生生互动平台,帮助学生在交流、评价中强化新知识。]

四、首尾呼应,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 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师:能用你学到的知识,帮助解决老师刚上课时遇到的问题吗? 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长一些? 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短一些?

(学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本领,回忆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的?

(引导学生发现是通过操作活动,探究出了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点评:本节课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及其应用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最后让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究加以回顾,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解决开课时提出的问题,既使教学前后进行照应,又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去手机阅读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