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年、月、日  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主题图,65~66页例1、第67~68页练习十六第1,2,4题。

【教学目标】

1.在预先收集有关年、月、日资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年、月、日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观察、交流、收集与统计资料的过程中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一年中的月份数,以及大月、小月的天数。

3.通过学习、交流,掌握大月、小月记忆法,并能正确判断大月、小月。

【教学重、难点】

1.在交流合作中认识年、月、日。

2.掌握年、月、日的关系及大、小月的记忆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年、月、日的相关资料,准备不同年份的年历。

2.单元主题图及例1图。

【教学过程】

一、互动交流中引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年、月、日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在收集的过程中了解到什么。

对学生收集资料情况进行简单归纳、小结,并做出评价。

出示教科书第64页主题图:说说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与年、月、日有关的信息。(指名回答)

引出课题:认识年、月、日。(板书)

[点评:年、月、日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而且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有一定的认识。所以让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这一主题的相关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并对这一学习内容有较明确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新知识

1.出示例1———2014年年历

教师:同学们,将你收集的不同年份的年历和老师这张年历进行对比观察,小组讨论,看看能发现哪些相同的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年历中的月份、每月天数等)

请各小组汇报发现的规律,大家对发现的规律进行梳理。

教师:根据你们发现的规律完成下列问题。

出示例1(1)题。

(1)1年有( )个月。

小结:1年有12个月。(板书)

出示例1(2)题。

(2)把各月份的天数填入下表。

31天的月份是(         ),30天的月份是(          ),2月有(  )天。

学生展示填写好的统计表。

教师:同学们观察自己填写的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月中天数最多的有31,最少的有28;31天的月份比30天的月份多,而天数为28天或29天的月份只有1个月,月份最少)

2.大月、小月

教师:结合你们课前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谁来说说有31天的月份被称为什么月? 30天的呢? (31天的月份叫大月,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大月、小月)

教师:观察你们刚才填的表格,1年中大月是哪些月份? 小月是哪些月份?

小结:1年中大月是1,3,5,7,8,10,12;小月是4,6,9,11月。(板书)

3.平月

教师:有没有哪个月被漏掉了? (2)这个月既不是31天也不是30,那谁在课前调查中了解到,2月也被称为什么? (平月)

教师:2月有多少天? (28天或29)

关于2月为什么有28天或29天的区别,下节课再来探究。

4.巧记大、小月

教师:大月和小月的天数都比较多,我们怎样能正确并不遗漏地记下来呢? 课前有收集相关资料的同学来汇报一下。

交流记大、小月的方法,并介绍“拳头记忆法”。教师用拳头边演示边讲解记忆方法,让学生跟着学,并能独立演示。

儿歌记忆法: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②要找大月请记住,七、八两月换着数,七月以前找单数,八月以后找双数。

③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永不差。(腊月就是12)

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熟悉、喜欢的方式来记忆大、小月。

[点评:将教科书例题与学生课前调查充分结合,让学生在小组里通过对不同年历的对比、观察,发现其共同点,从而推导出年与月、月与日的关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信息,在互动中学习大、小月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拓展练习

1.教科书第68页练习十六第4

教师: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有着年、月、日的记录,而且是不可复制的。比如:今天(2014年×月×日),我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一堂愉快的数学课,今天你们精彩的表现让我很难忘。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难忘的日子呢? 小组内说一说,记得说清楚大约是哪年、哪月、哪日。

2.教科书第68页练习十六第2

教师:同学们能运用今天学到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吗?

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点评:将练习拓展到生活实际问题,再一次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为知识巩固练习做好准备,充满信心。]

四、总结

教师:你知道并能用年、月、日准确说出哪些重大节日呢? 

去手机阅读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