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页例题,“试一试”、课堂活动以及第50页练习十二第3题。

【教学目标】

1.借助图形,通过观察、归纳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和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悟对于有规律性的事物,无论用图形还是数字都可以反映相同的规律,只是其表达形式不同而已。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归纳,发现简单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

学校召开了“找规律拼图”比赛,这些拼图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出示例题第(1)小题),有很多小朋友都参与了其中。可是小明在拼图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他不确定后面应该拼多少个小正方形,想请大伙帮帮他,你们愿意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点评:“找规律”是数学中一个较大的范畴,也是一个难点,通过创设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后面的学习。]

二、探索规律

1.探索例题第(1)

教师:仔细观察第(1),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独立地看每个图形和数,教师引导学生把它们看成一组图形和数后再进行观察)

教师:2个图形与第1个图形中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相对应的数呢? 从整体上看,后面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启发学生得出:后面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前面图形中的2;或前一个数乘2,就得到后面一个数。

教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这组图形(),相邻两个图形()之间存在共同特点,我们就说这是一组有规律的排列。

教师:现在你能帮小明画出后面的图形,并写上相应的数吗?

教师(当学生完成以后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试一试”

出示:5,10,20,40,(       ),160

(1)请观察这组数列,它有什么特点? 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根据规律填数。

(3)全班集体订正。

3.探索例题第(2)

教师:观察题目后思考,这组图形()与第(1)题有什么不同?

你又发现了什么?

(1)组织各小组交流讨论。

(2)组间交流互动。

(3)自主完成填空。

当学生完成以后,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4.完成“试一试”

出示:81,27,(         ),3,1

(1)请观察这组数,它有什么特点? 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根据规律填数。

(3)全班集体订正。

[点评:本环节把重心放在第(1)题的教学上,通过引导有效的观察及问题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描述规律;而第(2)题则通过讨论、比较等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既有方向又会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50页练习十二第3

(1)(1)(2)小题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并提问学生写数的方法,组织交流。(先确定第1个数)

(2)(3)小题组织小组讨论。

2.教科书第49页课堂活动

(1)请学生思考后,写出一组有规律的数。

(2)再请其他同学通过观察找到规律,并试着说出来。

[点评:由模仿例题、比较异同过渡到“创造规律”,考虑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层次性,为巩固新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反思评价

教师:在这节课里,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说说在观察一组数列的规律时应该怎样观察? 要注意什么?

[点评: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目的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和反思的好习惯,并且也能强化本课时的重、难点。]

五、作业布置

完成教科书第50页练习十二第1,2,4 

去手机阅读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