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页例题,“试一试”、课堂活动以及第50页练习十二第3题。 【教学目标】 1.借助图形,通过观察、归纳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和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悟对于有规律性的事物,无论用图形还是数字都可以反映相同的规律,只是其表达形式不同而已。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归纳,发现简单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 学校召开了“找规律拼图”比赛,这些拼图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出示例题第(1)小题),有很多小朋友都参与了其中。可是小明在拼图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他不确定后面应该拼多少个小正方形,想请大伙帮帮他,你们愿意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点评:“找规律”是数学中一个较大的范畴,也是一个难点,通过创设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后面的学习。] 二、探索规律 1.探索例题第(1)题 教师:仔细观察第(1)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独立地看每个图形和数,教师引导学生把它们看成一组图形和数后再进行观察) 教师:第2个图形与第1个图形中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相对应的数呢? 从整体上看,后面的图形(数)与前面的图形(数)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启发学生得出:后面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前面图形中的2倍;或前一个数乘2,就得到后面一个数。 教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这组图形(数)中,相邻两个图形(数)之间存在共同特点,我们就说这是一组有规律的排列。 教师:现在你能帮小明画出后面的图形,并写上相应的数吗? 教师(当学生完成以后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试一试” 出示:5,10,20,40,( ),160。 (1)请观察这组数列,它有什么特点? 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根据规律填数。 (3)全班集体订正。 3.探索例题第(2)题 教师:观察题目后思考,这组图形(数)与第(1)题有什么不同? 你又发现了什么? (1)组织各小组交流讨论。 (2)组间交流互动。 (3)自主完成填空。 当学生完成以后,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4.完成“试一试” 出示:81,27,( ),3,1。 (1)请观察这组数,它有什么特点? 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根据规律填数。 (3)全班集体订正。 [点评:本环节把重心放在第(1)题的教学上,通过引导有效的观察及问题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描述规律;而第(2)题则通过讨论、比较等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既有方向又会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50页练习十二第3题 (1)第(1)(2)小题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并提问学生写数的方法,组织交流。(先确定第1个数) (2)第(3)小题组织小组讨论。 2.教科书第49页课堂活动 (1)请学生思考后,写出一组有规律的数。 (2)再请其他同学通过观察找到规律,并试着说出来。 [点评:由模仿例题、比较异同过渡到“创造规律”,考虑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层次性,为巩固新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反思评价 教师:说说在观察一组数列的规律时应该怎样观察? 要注意什么? [点评: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目的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和反思的好习惯,并且也能强化本课时的重、难点。] 五、作业布置 完成教科书第50页练习十二第1,2,4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