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克、千克、吨  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内容,4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

1.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2.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8台盘秤、天平秤、电子秤、1角硬币、白砂糖、鸡蛋等物品。

学生准备:1500g的盐、梨、1角硬币、大米、黄豆、苹果、萝卜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呈现在超市购物时称重的对话情境。

教师:同学们,画面中的对话内容是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由对话中用到的克、千克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板书:克、千克的认识)

[点评:由生活情境引入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参与意识,快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带进课堂。]

二、新知探索

1.认识称物品轻重的工具———秤呈现引入情境画面中的一种物品。

教师:想要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怎么办呢? (用秤称)

教师:同学们说得对,要想准确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就要用到计量物品轻重的工具———秤。我们先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你们认识这些不同的秤吗? 谁来介绍一下?

学生结合实物秤或用图片做简要介绍,教师补充。

[点评:学生对于秤其实并不陌生,一部分学生已有使用盘秤或电子秤计量物品轻重的经验,因此先安排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教师再做补充,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再引出质量单位,揭示课题。]

2.认识克

(1)称一称。

教师:我们认识了各种秤,你们想用秤称一称物品有多重吗? 下面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从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白砂糖中,分别称出1g2g3g4g糖。看哪个小组操作有序,动作快? 按要求称出糖后,观察各份糖的多少。

学生操作称糖,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g2g3g4g,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1g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一掂。

教师: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这枚硬币(呈现1角硬币,介绍1角硬币重1g),大家放在手掌心内掂一掂,感受一下1g有多重。

教师:把小组的所有硬币放在一起,掂一掂,感受一下有多重。

(3)说一说。

教师:通过刚才的“掂一掂”“称一称”活动,你们对1g或几克有什么感觉? (轻或很轻的感觉)

活动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

(4)议一议。

教师:生活中计量哪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

学生可能会说到牙齿、粉笔头、树叶等物品,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估计误差太大的予以纠正。

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用克作单位的实物图片。

教师:你见到的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用到了“克”?

(5)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页“填一填”,完成后汇报。

教师:你是怎样确定读数和读数单位的?

小结: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多少克。

[点评:通过“称一称”“掂一掂”“说一说”“填一填”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1g或几克有多重,丰富对克的轻重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克的单位概念。]

3.认识千克

(1)称一称。

教师:1袋盐重多少? 2袋盐呢?

学生观察后知道1袋盐重500g,2袋盐是500g+500g=1000g

教师:请大家把2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告诉老师2袋盐有多重,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观察后发现指针指着1,2袋盐重1kg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1kg1000g都同样表示2袋盐的轻重,因此1kg1000g一样重,1kg等于1000g(板书:1000g=1kg)

(2)掂一掂。

教师:请大家把重1kg的盐放在手里掂一掂,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操作并交流感受。

教师:先掂一掂1kg的盐,再掂一掂11角的硬币,有什么感受? 并在小组讨论: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千克作单位?

小结: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板书:千克——kg)

(3)估一估。

教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梨重1kg?

引导学生用手先掂一掂一个梨有多重,再想1kg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感受,然后估计几个梨重1kg。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4个梨大约重1kg)

教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鸡蛋重1kg?

教师用盘秤称出1kg鸡蛋,验证学生的估算结果(18个鸡蛋大约重1kg)

(4)称一称。

①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1kg大豆。

让学生先将大豆放入袋中,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后,再称出1kg大豆。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让学生再掂一掂。

②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2kg大米。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③让学生先掂一掂、估一估,各小组再分别称出8个苹果和3个萝卜有多重。教师巡视。

(5)填一填。

5000g=( )kg 3kg=( )g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帮助学生分析填写错误的原因。

[点评: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估一估”“说一说”“称一称”等多种体验,从不同的角度感知1kg,建立1kg的单位概念。]

三、练习应用

1.教科书第4页课堂活动第1

教师:比一比看谁拿得准?

学生分组完成后相互交流。

2.教科书第4页练习一第1

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情况。师生共同评析。

3.拓展练习

1000g的棉花和1kg的铁块,谁重? 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因为1000g=1kg,所以1000g的棉花与1kg的铁块一样重。同样重的物品大小也不一定相同。

[点评:让学生自己估一估、掂一掂1kg的物品,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量感。拓展练习的设计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提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总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克和千克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用千克作单位,以及1kg=1000g。

去手机阅读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