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平平的手》教学设计

一、      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   猜谜“一棵树,五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做事情,全靠它。”猜身体的一部分。猜到的就举起它。

2.   你的手能做些什么呢?教师边听边从以下两方面作评价:一、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二、交流表达的能力。

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他叫平平,他又有一双怎样的手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平平的手》,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自主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   再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语,同桌互读互查。

3.   全班交流会读的字,以鼻音、前后鼻韵、平翘舌分类来读记字音。

«  “扫”和“送”表明平平跟随妈妈、爸爸一起参加劳动。

«  学习课文二、三、四、五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品读,感受平平尊敬长辈、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  课文以设问的方式结束全文,不但使这篇短文更为有趣,也巧妙地引导孩子们回想全文,整体感知课文。让孩子们尽情说说自己对平平的手的看法。

«  生字的学习以学生自主认识为主,再通过“开火车”、同桌互查等形式巩固认读,在检查中,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拿”“奶”是鼻音,“春”“这”是翘舌音。

«  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手都做过些什么,让老师、同伴、长辈更了解你、喜欢你、欣赏你。

4.   以“开火车”的方式检查生字和词语的认读情况。老师重点检查“妈妈”“拿起”“奶奶”“冬天”这几个生词的读音。

5.   自主记字形。重点指导通过女字旁和父字头认识一类字。(利用偏旁识字)

三、      再读课文,质疑释疑

1.   自读课文,思考:平平的手做过些什么?

2.   全班交流,教师记录动词。回到课文,抽学生读相应的段落(目标:读通顺)。

3.   同桌分角色演一演这些动作,感悟情感。分角色读。你从他们的赞美声里觉得平平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交流。

4.   读得美美的,谁能演一演课文的内容?(请一学生拿画来表演)课文里用了一种句式来表示同时做两件事情或两个动作。(一边看一边说)想想我们有过同时做两件事的情况吗?说话练习:“一边……一边……”

«  可引导学生先读句子,再练习说话。

«  “奶”和“妈”都是女字旁,可以在前一课学习“姐”“妹”的基础上记住它们的偏旁,并进一步熟悉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重点指导“奶”字的书写,这个字第四笔是新笔画“巧”(横折折折钩〕。“冬”和“爸”是上下结构的字,不容易写漂亮,写好上面部分是关键,注意要摆在上半格的下中位置,横撇或撇、捺开口要大一些,能盖住下面部分。

«  本次的口语交际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能围绕话题,大胆、主动地介绍自己的小手做了些什么;并能做到仔细倾听,努力了解小伙伴讲话的主要内容。

«  学习小伙伴的话提醒口语交际的时候要注意倾听。

四、      自主探究,指导写字

1.   让学生观察要求写的生字,欣赏汉字的形体美。

2.   重点指导写“奶”和“爸”字。以此指导左窄右宽一类字和上下相当的一类字。

“奶”字,第一画是撇点(ㄑ),与撇折(ㄥ)进行比较,第四画是新笔画横折折折钩(ㄋ)。

“爸”字上面是父字头(父),书写时要把它摆在上半格的下中,撇、捺的开口要大一些,能盖住下面的“巴”字。

3.   学生学学写写。

4.   赏评作业。先自评,把自己写得好的字做上喜欢的符号。然后小组评价,写得好的字,小组长画面小红旗奖励。最后各组选出写得最好的拿到班上展示,全班交流。

附:板书设计

去手机阅读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