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
|
教学设计一、 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2. 再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孩子们提问,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问题主要有:乌鸦为什么喝水?怎样喝水?喝到水了吗?你还能为小乌鸦想出什么好的办法吗? 二、 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自由读课文,并圈出生字,难读的多读几遍。 1. 交流识字成果。可以采用同桌互读、小组与集体认读相结合的方式,分享知识,互相帮助,掌握生字读音,记忆生字字形。 2. 开火车检查认字情况,教师适时给予指导,注意“周”“石”“只”等字的读音。 3. 给生字组词语。 三、 合作学习,交流释疑 1. 自己读读课文,想想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 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识字,掌握字音、字形,在读文中理解字义。 « 学生学习用普通话再次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 学生明白了乌鸦的好办法后,也可以开动脑筋,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让乌鸦喝到水。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比一比谁想的巧,谁的办法最好。从中明白,遇到困难时,要善于观察和发现,主动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根据前边学的汉字的构字规律,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汉字。如:口十八二只,力十八二办。 « 鼓励学生自主练习。根据所提供的词语,把这个故事较完整地讲述给小伙伴们,或者爸爸妈妈听。注意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小组内学习交流,互相启发,弄懂不明白的地方。 3. 向老师提出通过同桌交流还不明白的地方。 四、 释疑解难,指导朗读 1.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体会乌鸦喝不着水,急于想办法的心情。结合朗读训练,重点理解词语“到处”,学会用“到处”说话。 2. 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这个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重点指导探究“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个问题。 第四段教学,抓住句子“一个一个地衔起来”“水渐渐升高”等。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内动手做实验:实验者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在瓶子里,其余学生观察水是怎么升高的。(理解“水渐渐升高”,并用“渐渐”说一句话。) 教师小结:看来,动脑筋,想办法,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想想现在乌鸦的心情怎样,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再读读这个故事。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组内互读互评,教师相机指导。 4.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注意关键的词语和环节不要漏掉。 5. 创设情境,组织讨论:乌鸦还有别的办法喝到水吗?和同学交流一下。(有条件可以小组合作,把你的故事表演出来。) 五、 练习写字 1. 学生在“学学写写”中读帖、书空。 2. 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交流记字方法。 3. 说说出书写要点,教师归纳。重点提示“只”的最后两笔要起到支撑“口”字的作用。 4. 学生描红、摹写。 5. 自评,同桌互评。集体评比,展示。 附:板书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