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叠一叠》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发现规律

1.   出示前一课的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引导学生回忆构字规律。(加、减、合)

2.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3个“人”字,你们摆一摆,看一看能组成什么字。(学生可能会拼出“从”“众”。)

3.   老师板书课题引导:这种新的构字方法就叫做“叠一叠”。(板书课题:叠一叠)

4.   老师出示“月”“又”“木”“口”,让学生自己练习叠一叠,组成新字。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组成的新字寻找组合的规律。比如三个字叠成的字基本上是“品”字形。

二、      识读字词,巧记字形

1.   根据组成的新字,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2.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构字方法,自学词语中的生字。

3.   小组合作学习。

«  “朋”的读音是(péng),不要读成了(póng)。

«  书写指导:由两个相同的字组合成的左右结构的字,左右写法不尽相同。如“林”,左边部分比右边小,而且捺变成了点。“双”字左边的“又”要写窄点,而且捺变成了点。“朋”的两个“月”也是左边的要稍小一点。

«  提醒学生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  “试一试”由学生自主练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字也是运用“叠一叠”的方法构成的。

如:二习——羽        二口——吕

二夕——多        二匕——比

三日——晶        三直——矗

三金——鑫        三水——淼

三牛——犇        三火——焱

(1)   读:读准字音(抽读、齐读)。

小组内互相读字,并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众”是翘舌音、后鼻音,“品”是前鼻首)。

(2)   讲:讲字形结构和记忆方法。自己谈谈用什么巧办法来记住这个字。

(3)   议:结合字义巩固字形。

(如:“品”是品茶的品,品茶要几个人在一起用口慢慢地尝,所以,品就用了三个口。“从”表示跟随,当然就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了,所以是左右两个“人”。)

(4)   练:口头组词、造句。

4.   汇报学习情况。

各小组长汇报自己小组学习的情况,从字音、形、义三方面来谈,各小组可以互相补充。

5.   课堂活动

(1)   问答游戏:抽一个学生起来问,其他学生答。(如问:两个“又”,叠成啥?答:两个“又”,叠成“双”。)

(2)   猜字游戏:同桌互相自编字谜来猜。(如:一人跟着一人走。)

三、      朗读短句,明确规律

1.   齐读文中的短句,随文学习“不”“才”两个生字。

2.   请学生尝试能总结本课新字的构字规律。(一个熟字重复一次或两次就能组成一个新字)

3.   孩子们真聪明,四人小组讨论:用不同于文中的短句来归纳本课的构字规律。(如:汉字娃娃真有趣,叠一叠呀成新字)

4.   美读短文,配上动作齐读短文。

四、      指导书写,把握汉字结构

1.   多媒体展示“才”“双”“手”“不”“朋”“林”六个生字,书空。

2.   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六个字,哪些字的结构相同。板书:林、从、朋。教师强调: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林”和“从”左边的捺变成了点。

3.   指导书写“才”“不”“手”。

4.   在课后第二题中描一描,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感知这些字的笔顺、笔画和间架结构。

五、      自主实践,迁移识字方法

看字猜义:焱、淼、矗……

 

去手机阅读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