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江南》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孩子们去一个地方。这是哪里呢?小手伸出来跟我写一写:(板书课题)4江南。齐读课题两遍。认识“江”,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工,跟水有关,扩词,指导书写。

这里的江指长江,江南就是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那么江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请孩子们跟随老师的课件,一边看,一边记,一边想:你看到了怎样的江南?或者说你看到了江南有什么样的景色呢?

2.   多媒体出示江南风光。(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3.   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学生汇报。

«  生字教学。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在读通句子的同时,特别强调读准生字字音,也可以让学生交流记住生字的好方法。

«  朗读训练注意图文结合,采取不同形式练读,达到入情入境,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

«  “可”“江”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先描红再临写。“鱼”要注意把字摆在田字格的正中。

«  鼓励学生自己借助拼音朗读这首儿歌。在朗读中感受夏天荷塘小动物们欢乐嬉戏和悠然自得的情景。

4.   教师小结:就像孩子们看到的那样,江南风景秀丽,有着碧绿的、层层叠叠的荷叶,荷塘里有快乐的游来游去的小鱼,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其实,这样的景色,在两千多年前,古代的诗人也看到了,所以呢,就写下了这一首流传千古的汉乐府歌辞《江南》。

导入:那么,在我们的诗歌里,又是怎样描绘江南的呢?请孩子们捧起你手中的课本,自由地读读诗歌,把你最容易读错的字多读两遍。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娃娃,然后仔细拼读,容易错的字多读几遍。

2.   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   出示课件中的生字娃娃,请一个孩子当小老师拼读,其他孩子跟着读,如果读错了,另外的孩子纠正,并换小老师。注意提示容易读错的字。

4.   齐读生字。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读。

5.   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分组读。

6.   给生字组词。先和同桌交流:你想选哪几个字组词?你能组几个?再全班交流。

7.   检查自读情况。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前两行,再指名读后五行。抽几个同学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      精读课文

1.   学习诗的一、二行。

(1)   出示图片。指名朗读诗的第一行,评一评。

出示“可”,相机指导书写,注意“可”的笔顺,先写“一”,再写中间的“口”字,最后写竖钩。“采”:上下结构,采要用手,“采”可以组成哪些词?采莲是采摘莲蓬,看图,识记“莲”,谁来做一做采摘莲蓬的动作?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呢?(高兴,很好)现在请一个孩子来读读写采莲的这行诗。读出高兴的心情。

(2)   展示下一幅图。指名读,评价。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荷叶。指导书写“叶”,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荷叶长得怎样?“何”表示感叹,惊讶;识记“何”字,单立人加上“可”字就是“何”。“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

(3)   齐读前两行,指导反复朗读,展开联想,从这两行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从中感受荷叶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

导语: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荷花、莲蓬之外,还有什么?(鱼儿)指导书写“鱼”,提醒最后一横写长一点,就像鱼儿的尾巴。

鱼儿在干什么?(游水嬉戏)

2.   学习诗的后五行。

(1)   出示课件,指名朗读诗的后五行。

(2)   想象一下: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

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并让学生动手画出方位图。这里的东南西北是指荷叶的四周。相机识记“戏”“间”。

假如你就是其中一条快活的游来游去的小鱼,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把你的心情送人你的朗读中。

指导反复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课件展示动画,让孩子感受鱼儿的快乐嬉戏。

展开想象:鱼儿在莲叶间游玩,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鱼儿在莲叶间游玩的欢快情景。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问:小朋友,当你看到鱼儿那样欢快,你的心情怎么样呢?

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读鱼儿戏游的句子。

四、      背诵课文

1.   让学生边背边想象池塘里的美景,感悟鱼儿嬉戏的快乐。

2.   让学生边背边贴图片,完成一幅美丽的江南图。

3.   读背古诗。

五、      摘荷叶,巩固识字

1.   游戏——摘荷叶。

出示贴满荷叶、荷花的小黑板,让学生上台来采摘自己喜欢的荷叶。荷叶背面有本课的生字,学生读对了生字才能摘下荷叶。

2.   巩固生字。

课件出示荷叶图,荷叶上有生字,请学生依次读生字。

附:板书设计

去手机阅读
扫描下载App